中新网11月25日电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日前刊载文章,介绍了马来西亚2012年沈慕羽教师奖得奖人叶俹诚的故事。叶俹诚是雪兰莪州巴生人,是巴生兰花园华小的建校元老之一,一生投身华教,退休后专注书法艺术。 文章摘编如下: 我自幼酷爱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陪着我成长。因为爱所以无师自通,因为爱,也希望把这份笔墨情,与众人分享。 1956年,我以19岁之龄踏进教育界,担起瓜雪启智华小体育主任职务。9年后,我就开始了掌校生涯,分别在瓜冷启化华小15年、巴生中华国民华小9年及巴生兰花园华小3年,共当了27年校长。 当年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5岁,算下来,我在教育界服务了36年。 巴生兰花园华小是我服务的最后一所学校,我也是创校时的首任校长。因此,我亲自挥写校名,撰写校歌歌词,拟定并题写校训《勤诚毅勇》。当年的这些笔迹,如今仍留在该校的校徽、校训及有关的文件档案上。 1995年,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我开始走入华小及社团,担任挥春赛(书法赛)的评审工作。当年,我们几个熟识的人结伴评审,也同时观赛、观摩、交流,并追求自我提升。 今天的世界步入了科技时代,电脑打字盛行,也可以造出美丽的书法,但唯独缺少了生命。中文只有用毛笔书写,才能展现笔墨的灵魂与魅力。 这些年,只要学校邀请没撞期,我都会参与书法活动和担任评审。我们走遍雪兰莪州各华小,为挥春赛评审,也现场挥毫,以亲笔墨宝传扬中华文化。 每年新年前两个月,我和胞弟叶雅允就开始写祝福春联,准备在评审期间赠送给学校及社团领导。新年前后两周是评审高峰期,几乎天天出动。心中怀有浓厚的中华情操,能够在这82岁的“二八年华”继续致力推广中华文化艺术,我并不觉得累。(吴爱月) 【编辑:曾小威】 |
中新网11月25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一碗手工制作的客家面,搭配特制的各式酿料,不仅是客家传统美食,也是马来西亚柔佛州峇株巴辖人记忆中的古早味,更是邓家三代人倾注心血守护的“客家味”。 ...
中国侨网11月26日电 据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报道,从培风中学的工读生到校长,再到退休后义务帮忙,马来西亚华文教师邓日才在近60年的人生里,坚持为独中和华教作出改革,期望不论成绩好坏的学生,都不会被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