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1月11日电 据《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维城”消息,很多留学生的微信里都一些生活在意大利或周边欧洲国家的华人建群,里面有卖熟食、点心的,也有卖奢侈品、化妆品的,还有租房、招工等的分类信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信息——在群里说可以换钱的。 这些人提供的汇率通常比正规渠道更有吸引力,没有手续费,而且还可以当面交易。 但殊不知,一不小心,就会被骗,而且还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不久前,9名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微信群内私下兑换外汇,被骗超过16万元人民币。 据报道,一个微信名叫“旧城以西”的人,在留学生微信群中以“帮助兑换外汇”为名,先后以汇款和微信转账等方式,收取9名留学生人民币共计16.9万元。但收到钱后,这个微信名叫“旧城以西”的人就消失了。 警方发现,其中3名被骗留学生把共计7万元的人民币转入到了一个开户地在哈尔滨的收款账号。于是,警方冻结了这个账号。 令警方惊讶的是,这个账户的持卡人发现账号被冻结后,很快主动找到警方,说自己的账号被错误地冻结了。 这个人说,这张卡是境外的一个朋友在中国国内经商、进行资金流转使用的。其中涉案的7万元人民币,也是那个境外商人交代他代收的。 警方通过持卡人与境外商人取得联系。这名境外商人很快也来说明了情况。 这名商人表示,他确实给3名中国留学生兑换过7万元人民币的等值外汇,中间联系人就是微信名叫“旧城以西”的人。这名商人还向警方提供了大量证据,包括他在俄罗斯的银行流水、他和被骗留学生的交谈记录,还有一些被骗留学生跟诈骗嫌疑人的聊天记录。 目前,这个网名叫“旧城以西”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违法所得已被全部扣押,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在这个案件中,警方及时追回了留学生被骗的钱款。但其他留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 一位处理过换汇诈骗案件的英国华人律师介绍,自己的当事人也是通过微信与交易方联系,轻信了对方发来的经过伪造的银行转账截图,被骗汇款。“私下换汇往往涉及大笔资金,加之此举本就不受法律保护,所以容易被不法人员盯上,使换汇者成为抢劫或诈骗对象。” 事实上,在欧洲国家,中国留学生、华侨华人私下换汇的现象一直较为普遍。其中一些人是出于日常开销需要,一些人是觉得私下换汇比到银行办理更方便,汇率更优惠,但也有少数人是出于代购、代办退税等需要,或换取大量资金,或将自己的私人银行账户提供他人用于资金转账,从中赚取酬劳。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私下换汇也可能给他们带来牢狱之灾。 英国华人刑事律师康清称,换汇者无法确认现金出处,如果其来源是毒品交易或抢劫等犯罪行为,那么一旦被查实,换汇者也可能受到牵连,即使并不知情。 【编辑:王嘉怡】 |
陈劲松当年的警官证1999年2月1日晚,医生伍鸿从四川宜宾“消失”了。在他“消失”后,刑警陈劲松成了杀人嫌犯。引发此案的是一起亲子纠纷。陈劲松和妻子杜华离婚后,发现他抚养的孩子不是亲生的,生父指向杜华的同事 ...
中国侨网11月11日电 近日,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刊登文章,讲述了马来西亚的一间茶室历经两代人的坚守,50几年来随着街市的兴衰,见证老街区人事变迁,至今仍坚持传统手艺冲泡咖啡,成为柔佛居銮当地家喻户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