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在加州家里刷手机,东西半球的新闻推送挤满屏幕,突然有种割裂的荒诞感——这边热搜挂着某明星离婚官司的第三季续集,微信群里老家亲戚转发的却是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挖土的视频。这种双轨并行的信息生活,早成了我们这群海外华人的日常。 上周在Costco停车场,亲眼见着邻居从一辆崭新比亚迪海豹里钻出来,车头挂着密歇根车牌。他拍着引擎盖感慨:“这车续航比我家那台Model 3还多五十英里。”数据不会骗人:今年前五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飙升26%,欧洲街头绿牌车里有七成贴着汉字标。当西方媒体还在争论关税壁垒时,中国电车早就像当年的日本丰田,悄无声息地开进了北美社区。 国内朋友深夜发来语音,说公司新买的AI绘图软件突然集体宕机。翻墙查国内新闻才恍然大悟——网信办刚发布《生成式AI服务安全评估指南》,要求所有深度合成内容必须打上数字水印。想起硅谷科技圈最近疯传的小道消息:某中国大模型初创公司收到红杉资本2亿美元投资意向书,前提是必须通过国家安全评估。技术狂奔的时代,那根看得见的监管绳索正在全球范围内缓缓收紧。 抖音刷到老家县城的直播带货,95后表侄女操着流利英语向澳洲客户介绍竹编灯罩。她身后仓库堆满发往马德里的包裹,电子屏显示当日跨境订单:1743件。这种场景正在中国117个跨境综试区复制粘贴,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暴涨38%,连阿肯色州小镇超市的货架上都摆着拼多多海外版的洗衣凝珠。当某些政客鼓吹“脱钩断链”时,老百姓早用购物车投了票。 最触动我的还是家族群里二姨发的视频——她参加老年大学摄影班,在贵州侗寨拍下带太阳能充电桩的百年风雨桥。光伏板沿着青瓦屋檐蜿蜒,穿靛蓝布衣的老太太们围着平板电脑选滤镜。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画面,比任何GDP数字都更鲜活地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 上周在洛杉矶华人书店翻杂志,封面标题赫然写着《看不懂的中国经济》。其实何必执着于“看懂”?当你在德州中餐馆听见墨西哥裔服务生用粤语报菜名,当亚马逊Prime会员日爆单的深圳卖家在凌晨四点给葡萄牙客户回邮件,这些碎片早拼出超越二元叙事的真相。我们需要的或许不是结论,而是放下预判的观察——就像此刻我窗外的月亮,既照着老家阳台上晾的腊肉,也照着硅谷程序员加班回家的路。 在美华人最常问的三件事 |
刚落地中国那会儿,为了张能上网的SIM卡,我可没少走弯路。机场柜台那价格,看得我直咂舌,差点以为流量是金子做的。后来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回国探亲、出差都成了家常便 ...
记得去年我更新中国护照时,折腾了大半天才搞定那张照片——光是尺寸不对就被打回来两次,气得我差点儿把相机摔了。作为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的老移民,每次回中国探亲或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