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落地中国那会儿,为了张能上网的SIM卡,我可没少走弯路。机场柜台那价格,看得我直咂舌,差点以为流量是金子做的。后来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回国探亲、出差都成了家常便饭,总算摸清了这里面的门道。如果你不想一下飞机就被当肥羊宰,或者对着满屏中文套餐选项一头雾水,这份血泪经验总结的指南,或许能帮你省下不少美金和脑细胞。 别一下飞机就直奔机场柜台!这是最贵的选择,没有之一。那些亮着灯、穿着制服、看起来很“官方”的柜台,往往价格能比市区正规营业厅高出30%甚至更多。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在浦东机场,花了将近60美金买了个流量少得可怜的套餐,肉疼了好久。后来才知道,同样的钱在市区营业厅能买双倍流量外加通话时长。除非你是深夜抵达或者急需网络联系接机人,否则忍一忍,到了市区再说。 搞定实名认证是硬门槛。中国所有手机卡都必须实名登记,外国人用护照就行。关键是,必须本人亲自办理!别想着托朋友代买,行不通。记得带好: 三大运营商选谁?移动、联通、电信,各有地盘。简单粗暴点:大城市旅游,联通、电信的4G/5G覆盖和速度通常更优,尤其是上网体验。移动用户基数最大,信号覆盖广,偏远地区可能更有保障,但城市里高峰期有时会挤。我个人偏好联通,这几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甚至云南一些古镇,网速都挺给力,性价比也高。 套餐选择是省钱关键。别被天花乱坠的名字忽悠,盯紧核心:流量!通话时长!有效期! 对游客来说,流量是刚需。营业厅一般有针对短期停留的“旅游卡”或“假日套餐”,通常包含几个G到几十G不等的流量,搭配少量通话分钟数,有效期7天、15天或30天。直接问:“有没有给外国游客的短期流量套餐?” 明确告诉店员你待几天,需要多少流量(比如主要导航、刷社交媒体、查信息,不看高清视频的话,1GB/天左右算宽裕)。重点问清楚:套餐用超了怎么收费?是否自动续订?有没有每日流量上限? 有些套餐便宜,但每天用到1G后就限速成蜗牛。 警惕隐藏收费和“首月优惠”。有些套餐标价很低(比如19元/月),但下面一行小字写着“首月优惠价”或者需要一次性缴纳功能费。务必问清第一个月实际支付的总费用是多少!月底是否会自动续订成更贵的套餐?不需要的话,一定要求店员关闭自动续费。 终极省钱大杀器:网购SIM卡(适合有中国朋友或提前规划者)。如果你有信任的中国朋友,或者提前几天到一周计划,试试淘宝、京东搜“境外游客 SIM卡”或“中国 旅游 流量卡”。价格通常吊打机场和部分营业厅!选择官方旗舰店或高信誉卖家。关键点: 拿到卡后,第一时间测试!插卡,重启手机。通常会自动设置APN(上网接入点),如果没有,问店员要设置参数。打开地图、刷个网页试试。下载运营商的官方App(如中国联通手机营业厅),用手机号登录(可能需要接收短信验证码),随时查流量余额,心里有数。 最后,善用Wi-Fi省流量。国内大城市的商场、连锁咖啡店、甚至部分地铁都有免费公共Wi-Fi(虽然速度不一定快,连微信足够)。酒店Wi-Fi更是必备。把照片视频备份、App更新这些耗流量大户留给Wi-Fi环境。 在中国保持联网真没那么难,也花不了太多钱。避开机场坑、搞明白实名制、选对套餐、活用网购,你就能像本地人一样实惠地上网冲浪,把省下的钱多尝几道地道小吃,它不香吗?下次再在机场看到那些高价柜台,你大可以潇洒地走过,直奔市区营业厅或者拆开早已备好的网购SIM卡,享受丝滑网络了。 FAQ Q:我的手机支持eSIM,能在中国用eSIM服务吗? Q:买的SIM卡能开热点给平板或其他手机用吗? Q:离开中国时,这张SIM卡怎么处理?会自动注销吗? |
作为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旅行老手,我前年带着全家老小去了趟中国,那趟旅程简直改变了我们对亚洲的认知。从纽约飞北京的长途航班后,我们直接加入了一个小团,导游小李是个土 ...
凌晨三点在加州家里刷手机,东西半球的新闻推送挤满屏幕,突然有种割裂的荒诞感——这边热搜挂着某明星离婚官司的第三季续集,微信群里老家亲戚转发的却是嫦娥六号在月球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