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家,数学一直是个“吃饭时也能聊”的话题。可说实话,几个月前,我完全没想到十岁的儿子会在餐桌上一本正经地跟我聊起“微积分”这种我大学才学的东西。
事情得从一次很普通的家长会说起。老师告诉我,孩子数学成绩还不错,但有时候解题速度慢,碰到复杂一点的应用题就容易卡住。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这不光是计算能力的问题,很可能是数学思维的训练不够。
我不想让他在未来突然遇到一道难题时,整个人信心崩塌。可是找线下补习班吧,我和他爸又都是工作党,时间上真凑不出来。周末我们有自己的安排,平日放学后已经够累了,还要赶去上课?光想想我都替孩子感到累。
就在这时候,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朋友分享了她女儿用的 AceMath 平台。她说女儿以前数学很怕应用题,现在会自己画图分析,甚至主动找难题做。我半信半疑去搜了一下,发现这是 LingoAce 旗下的数学学习平台,我对 LingoAce 有印象,因为我们家之前试过他们家的中文课,课程设计很细致,互动也多。于是我决定让儿子先上着一节试听课看看。
试听课的内容很妙,不是那种“刷题式”的灌输,而是用情境和故事引入。比如那次,老师用“搭建火箭发射台”的故事,让孩子一步步去计算高度、角度和材料用量,最后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数学公式。正好我家孩子本身就对航天这块儿特别感兴趣,孩子上完课兴奋得不得了,还跑来跟我说,“原来三角函数是火箭升空的好帮手!”
后来,我开始留意他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他对数学的抵触感没了。以前写数学作业的时候,经常叹气、拖延、磨蹭。现在他会自己把书翻到某一页,说“今天这个题好玩,我想试试。”甚至会把课堂上学到的概念带到生活中。
比如那天吃饭时,他突然拿着勺子比划,说:“妈妈你看,这个弯弯的形状,就像我们在课堂上学的曲线。如果把它切成一段一段,再加起来,就是微积分啦!”我愣住了:一个十岁的小学生,居然能在餐桌上给我讲微积分的原理,还讲得头头是道!
当然,孩子学会的不只是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基础。我看到平台的课程分得很细,每个单元都有不同难度的挑战题,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选择,不会被太简单跳过或太难打击积极性。老师的反馈也很及时,不只是批改答案,还会告诉孩子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有没有更巧的方法。
有一次,孩子做错了一道关于比值的题。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反问:“如果这个比例是你分披萨的份额,你会怎么分?”孩子立刻笑了:“那我要分得一样大才公平!”然后自己找到了出错的地方。这种启发式的引导,让他学会了反思而不是死记硬背。
我觉得此课程还有一个特别加分的地方是它的灵活性。孩子可以在家用电脑或者 iPad 上课,不用赶路,不用担心天气不好。课程时间也可以预约,不会打乱我们家的日常节奏。这点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救命。
几个月下来,我发现孩子不仅数学成绩更加稳定了,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心和兴趣同步上涨。以前他觉得数学只是学校里的“必修任务”,现在会自己去找有趣的题目做,甚至会把课堂上学的数学游戏拿来和我PK。
朋友问我:“你是不是想让孩子将来当科学家?”我笑笑,其实我没那么宏伟的目标。我只是希望他在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有勇气、有方法,不害怕。能够拥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上的难题,如果还能运用到生活中那是最好不过了。
那天餐桌上的“积分故事”,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原来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是逼出来的,而是被激发出来的。平台就像那个激发的助手,接下来怎么进一步发展下去还得是看孩子自己的悟性了。
如果你家孩子在数学的某个阶段遇到瓶颈,你也想给他找一个不只是做题的学习方式,或许你可以试试这个平台。毕竟,让孩子在餐桌上主动聊数学,这种事我以前真没想过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