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翻到舊雜誌上姚樂怡穿著亮片短裙的照片,突然想起她去年在訪談裡說:「現在看到這些照片會臉紅,但那就是當年的我啊。」這句話在我腦海盤旋許久。演藝圈像座旋轉門,多少人被甩出去就再沒回來,而她從亞視艷星到TVB綠葉,再蛻變成如今的烹飪網紅,這條路走得比港劇《女人唔易做》更曲折。
記得2006年她在《法證先鋒》演被家暴的少婦,有一場蜷縮在樓梯間哭泣的戲。當時報紙寫她NG七次,導演罵她哭得像「被搶了糖」。後來才知那晚她母親正在醫院做化療,劇組收工後她穿著戲服直奔病房,臉上的淤青妝都沒卸。「護士以為我真被打了,差點要報警。」她笑著說這事時,眼裡有淚光在轉。演藝生涯二十年,她總把人生劇本藏在角色背面。
2012年婚宴那晚最動人。她穿著訂製的寬鬆婚紗站在宴會廳外深呼吸,伴娘團突然集體掀開裙擺——七個閨蜜小腿都貼著「囍」字紋身貼紙。「當年拍《陀槍師姐》結拜說好誰先結婚就這麼幹,以為她們早忘了。」那晚她灌醉所有姊妹,自己卻清醒地打包剩菜。隔天媒體頭條是「艷星嫁商人」,沒人拍到她和丈夫蹲在廚房整理剩湯的背影。
轉折在懷孕五個月時來襲。產檢發現子宮有陰影,醫生建議終止妊娠治療。「摸著肚子感覺寶寶在踢,突然想起《封神榜》裡演琵琶精時吊鋼絲摔傷腰,也是這種刺痛感。」她拒絕手術,硬是撐到女兒出生第十天才開刀。化療期間開直播教做月子餐,有次忘記關鏡頭,觀眾看見她抱著馬桶吐完,轉身就對女兒唱〈小太陽〉。
現在去她屯門的家總聞到藥膳香。廚房貼著手寫食譜:「當歸兩錢——拍《西遊記》時白骨精喝的湯」「枸杞半碗——《真情》裡阿貴常備的零嘴」。她說演過九十個角色,最難演的是自己。當年在亞視穿三點式拍寫真的女孩,如今會因女兒撕破絲襪發脾氣;從前背台詞過目不忘,現在得寫便條貼在冰箱:「記得澆花」「周三家長日」。
去年她把歷年戲服捐給電影資料館,唯獨留著《陀槍師姐》的警服。「陳五福這個傻大姐最像我,橫衝直撞但總有人接住。」衣櫃深處有件亮片短裙,標籤寫著「1998年明珠台慈善晚會」。「留著提醒自己,人生如戲服,該換裝時就別留戀。」陽台上曬著女兒的小制服,旁邊是她新買的圍裙,在風裡輕輕晃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