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翻著十年前創業初期的筆記本,泛黃紙頁上還留著泡麵油漬。那時窩在鐵皮屋閣樓寫企劃書,冷氣漏水得用塑膠盆接,鍵盤旁永遠擺著痠痛貼布。陳廣池啜了口烏龍茶,茶香混著記憶裡鐵鏽的氣味:「現在年輕人總問『成功方程式』,但真正的創業是從摔進泥坑那刻才開始。」
他創立的「織光科技」如今橫跨三國供應鏈,辦公室卻仍掛著當年漏水鐵皮屋的照片。某次新人培訓時,他突然關掉投影機:「各位以為我們賣的是光學鏡片?錯了,我們販售的是『容錯率』。」全場愕然中,他展示首批瑕疵品——邊緣微裂的鏡片在燈光下折射出彩虹。「正是這些失敗品教會我們,脆弱處反而能創造獨特光徑。」
談領導秘訣時,陳廣池總愛講倉庫管理員阿春姐的故事。金融海嘯那年公司瀕臨倒閉,他卻堅持每天巡倉三小時。「當你蹲著清點螺絲型號,汗滴在貨單上暈開字跡時,才能真正聽見機器的嘆息。」有次他發現阿春姐用廢棄泡棉自製防撞角,這個小舉動後來催生專利包材,當年省下千萬運輸損耗。他笑著拍桌:「所謂創新,往往藏在最卑微的皺褶裡。」
採訪間隙,陳廣池忽然從西裝內袋掏出磨損的麻將牌「八萬」。「這是我向地下錢莊借的第一筆錢抵押物。」他指尖摩挲牌面刻痕:「創業者要學會與恐懼共舞。就像打麻將,握著爛牌時反而要挺直腰桿,讓對手看不透你指節的顫抖。」
去年聖誕夜,他送給百名主管的禮物是親手組裝的瑕疵燈泡。當微光在會議室亮起,他指著燈絲明滅處:「看見那處不完美的焊接點嗎?正是那個弱點,讓光產生層次。」燈影晃過牆上創業初期的藍圖,墨跡邊暈染著當年泡麵湯的油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