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陪朋友去車行牽新車,看著他簽下一疊文件時,我突然瞄到貸款合約上的數字。他選了72期,業務笑咪咪地說:「月付八千多,輕鬆啦!」我心裡快速算了算,倒抽一口氣——這台百萬出頭的車,最後竟要多付近三十萬利息!當下朋友臉都綠了。原來很多人只盯著月付金額,卻沒看清利息這頭隱形巨獸正悄悄啃食荷包。
車貸利息的計算,根本不是看業務給你的「月平息」數字那麼簡單。台灣銀行最愛用這招迷惑人。舉個例子:業務說「月平息0.45%」,聽起來超低對吧?但魔鬼藏在「平息」裡。這個數字是用「總貸款額」去算每期利息,而非隨還款遞減的「剩餘本金」。真實年利率其實逼近10%!我後來教朋友用「本金餘額遞減法」重算:假設貸100萬,分60期,號稱年利率4%。第一個月利息確實是100萬x4%/12=3333元。但到最後一期,本金只剩約1.6萬,利息卻還是按100萬算嗎?當然不是!每期利息都該用「當期剩餘本金」計算,這才叫真利率。
想戳破話術?手機就是武器。打開Excel或Google試算表,用「=PMT(利率/12,期數,貸款額)」函數,立刻算出真實月付金。記住!要把業務給的「總費用年百分率」(APR)輸入才準,這數字依法必須包含手續費、帳管費等所有成本,藏在合約小字裡。我曾幫同事驗算,業務口頭說3.5%,但APR實際是5.2%,差這1.7%等於多繳一台機車錢。
省利息的狠招其實藏在細節裡:頭期款多砸十萬,效果超乎想像。假設貸80萬60期,年利率4%,總利息約8.4萬。若頭期多付十萬變貸70萬,利息立刻降到7.3萬,現省1.1萬。更狠的是縮短貸款期!同樣70萬,若從60期縮到48期,利息再砍到5.8萬。等於頭期多十萬+少貸一年,總利息省近三萬。這筆錢夠加三年頂級機油了。
別傻傻接受銀行首報利率!我的殺價秘訣是:拿A銀行核貸書壓B銀行。去年換休旅車時,先讓常往來的銀行評估,拿到3.8%方案。轉身把這份傳給另一家有車貸促銷的銀行,直接問:「人家給3.6%能跟嗎?」信貸部門立刻回電:「我們特別為您申請到3.5%」。這通電話值兩萬塊利息。
提前還款學問更大。多數合約寫「前六期不得清償」是基本款,但更要留意「違約金計算期」。我看過最坑的是綁約三年,若兩年半時還清,違約金竟以「剩餘本金0.5%」計算。八十萬貸款就噴四千。有些銀行則採「遞減式違約金」,還愈早罰愈重。簽約前拿螢光筆劃出這條,務必問清:「如果明年領獎金想多還二十萬,怎麼算罰金?」
最後分享個血淚經驗:信用評分才是終極武器。有位客戶原被報5.2%,我請他先別送車貸申請,花兩個月做三件事:繳清信用卡循環、申請勞保明細確認薪資無誤、把常用帳戶的資金流水做漂亮。兩個月後聯徵分數從650跳到720,同樣銀行給出3.9%。省下的利息夠他裝四隻米其林輪胎還有找。
車貸戰場上,數字不會騙人,但解讀方式能偷走你的錢。當業務說「每月只多五百輕鬆升級」時,請立刻反問:「那總利息多多少?」這句咒語,可能讓你未來五年少打三百小時加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