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美国华人 纽约华人 法拉盛商业律师:专业企业法律咨询专家 ...

法拉盛商业律师:专业企业法律咨询专家

7 小时前 评论(0)
站在法拉盛缅街和罗斯福路交界的十字路口,看着四周霓虹闪烁的中英文招牌和步履匆匆的行人,我常常感慨这片土地的蓬勃脉动。二十年前跟着家人从上海搬来,亲眼看着这个皇后区角落从几条零散华人商铺,膨胀成如今这个北美最大的华裔经济中心之一。这里每天都有新餐馆开张,新超市挂牌,新公司注册,空气里都弥漫着创业的焦灼和野心。但在这片热土上滚打多年,我也见过太多华人老板因为一张没签好的合同、一次没搞清楚的股权分配,甚至一封没妥善处理的政府通知信,就把几年心血赔得精光。

上周刚和老陈在他新开张的奶茶店二楼坐下,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把一封州劳工厅的警告信推到我面前。"张律师,我就是按老家习惯,给亲戚小孩周末来帮忙包个红包,怎么就不合法了?" 他的困惑太典型了。纽约劳工法里"雇员"的定义像张隐形大网,现金支付、没报税的"帮忙",分分钟能让新店吃上巨额罚单。我翻着他手写的排班表直摇头——多少小老板倒在这种"人情管理"上。

法拉盛的生意场有它独特的江湖规矩。去年帮七家火锅店重组股权时深有体会:几个老表合伙,开业前拍胸脯说"自家人不算账",结果生意火了反而撕破脸。有位林老板更绝,用国内身份证注册公司,结果被合伙人卷走账户里18万刀连追讨都困难。纽约州法律只认这里的公司文件,你国内再大的老板,没在这边把LLC或者Corporation的架子搭明白,出事了连法庭的门都敲不开。

说到吃官司,法拉盛餐饮老板现在最怕什么?商标侵权绝对排前三。上个月接的案子简直哭笑不得:有家川菜馆自创了"麻辣仙女"招牌,刚做出点名堂,就被加州一家同名连锁店发律师函索赔。老板委屈得很:"我在微信起的名,哪晓得美国还有人注册?" 更常见的是乱用网络图片当菜单背景,或是抖音神曲当店内BGM——这些你以为的"免费素材",分分钟能收到四位数的侵权账单。

最近三年明显感觉到风向变了。以前新移民开个洗衣店、杂货铺就满足,现在越来越多科技公司、跨境电商、网红MCN把办公室扎在法拉盛。上周见的李小姐团队就栽在合同上:和国内工厂签的供货协议里没写清知识产权归属,结果设计的爆款首饰被厂家直接挂上1688批发,她连起诉资格都没有。这类跨境生意的法律防火墙,早就超出普通合同范畴,得把UCC条款、海关编码、甚至平台规则都编进条款里。

有回在黄金商场地下美食城吃云吞面,隔壁桌两个小伙子兴奋地聊着新租的共享办公室。我忍不住插了句嘴:"看过租约里CAM条款吗?" 两人一脸茫然。后来果然出事——房东把整栋楼空调系统升级的费用摊到他们头上,每月凭空多交两千刀。纽约商业租约里埋的雷何止这些:续租权、转租限制、甚至洗手间维修责任都能坑死人。当年我自己在39大道租第一个办公室时,就差点掉进"净租金"的陷阱里。

说到底,在这片满地黄金也满地碎玻璃的地方做生意,好律师不该只是救火队员。我常跟客户说,花五百刀做个公司章程体检,可能省下五万刀诉讼费。上周给那家差点被收购的甜品店做尽调时,发现原老板三年前用公司账户给自己买了辆保时捷——这种股东贷款不清算,收购直接告吹。看着现任老板发白的脸,我更确信:在法拉盛,法律不是束缚生意的锁链,是托着你飞过陷阱的翅膀。

(下次路过新世界商场楼下那家总排队的煎饼摊,不妨看看收银台旁边——玻璃框里挂着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评级旁,现在多了张镶金边的"法律顾问"证书。老板王姐说得好:"罚一次够我摊三百套煎饼,这钱省不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直头炮废男

关注0

粉丝0

帖子356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