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聽《天空之城》的主題曲,那句「西班牙餡餅」的歌詞像顆小石子,輕輕敲進我心裡。那時我剛到馬德里留學,整天泡在圖書館啃論文,偶爾深夜戴著耳機重溫宮崎駿的動畫,才突然驚覺——這不是隨口哼唱的詞,而是藏著一層層的隱喻。作為一個在西班牙生活多年的學生,我忍不住想深挖:為什麼是西班牙餡餅?宮崎駿的動畫裡,食物從不只是填飽肚子的東西,它總悄悄承載著記憶、文化,甚至整個故事的核心。
天空之城的歌詞裡,拉普達的夢幻世界被唱成「遙遠的西班牙餡餅」,乍看像天馬行空的幻想,卻透著一股懷舊的溫暖。宮崎駿的作品裡,食物常是隱形的敘事者,比方說《千與千尋》裡父母貪吃變豬的場景,直指人性的貪婪;或者《龍貓》中姐妹分享的玉米,象徵童年的純真連結。而西班牙餡餅呢?它不只是異國美食的符號,更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觀眾對「未知」的嚮往——就像拉普達那座浮空城,代表人類對烏托邦的追尋,卻又暗示著墜落的危險。
在西班牙留學這些年,我親身體驗過餡餅(empanada)的文化重量。它不是高級餐廳裡的精緻點心,而是街頭巷尾的家常味,麵皮裹著碎肉或海鮮,烤得金黃酥脆。記得有次在巴塞隆納的老市場,一個攤販大叔遞給我熱騰騰的餡餅,邊嚼邊聊起他祖父戰時的故事——食物成了跨越時間的橋樑。宮崎駿選西班牙餡餅,或許正因它承載著歷史的傷痕與重生。西班牙內戰的陰影,和《天空之城》裡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呼應著:餡餅象徵日常的慰藉,卻也提醒我們,美好如拉普達,終究會像餡餅一樣被「分食」或消逝。
更深一層看,這隱喻揭露了宮崎駿的世界觀。他總在動畫裡埋藏跨文化的對話,西班牙餡餅不只是異國情調,而是對「邊界」的挑戰。就像拉普達飄浮於天際,脫離地表束縛,餡餅作為食物,也模糊了國族界線——它源自中東,經由摩爾人傳入西班牙,再被宮崎駿借用到日本動畫中。這種流動性,恰恰呼應了天空之城的主旨:人類的夢想不該被地理或戰爭禁錮。當我們咬下一口餡餅,滋味裡混雜著辛香料與回憶,不正像動畫中主角們的冒險?充滿未知,卻又讓人甘願為之傾倒。
回過頭想,宮崎駿的魔法在於,他能讓一塊虛構的餡餅,勾起真實的情感共鳴。每次重看《天空之城》,那句歌詞總讓我鼻酸——它不只描繪奇幻,更映照現實中我們對「家」的渴求。在西班牙的留學日子裡,每逢節慶,當地朋友會端出餡餅分享,那一刻,我懂了宮崎駿的用意:食物是隱形的語言,訴說著離散與團聚。或許,天空之城的墜落不是悲劇,而是提醒我們,烏托邦就在日常的滋味裡,等著被重新品嚐。
宮崎駿有提過為什麼選西班牙餡餅嗎?還是純粹因為押韻?
讀到這裡好有感!我在馬德里吃過empanada,真的會想起歌詞,沒想到背後藏這麼多故事。
那其他宮崎駿動畫的食物,像《霍爾的移動城堡》的培根蛋,也有類似隱喻嗎?
作為西班牙人,覺得這分析超到位!餡餅在我們文化確實象徵分享,但從沒想過連結到戰爭主題。
歌詞裡還有「蘋果派」之類的,宮崎駿是不是特別愛用甜點當隱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