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夏天,我在西班牙留學的空檔,心血來潮訂了張機票飛往北非。不是去摩洛哥的馬拉喀什,而是直奔西班牙的兩塊飛地——休達和梅利利亞。這些地方在地圖上小得像顆豆子,卻藏著讓人心跳加速的秘境。站在休達的海邊,望著地中海對岸的直布羅陀,我忍不住想,這哪裡是非洲?簡直是時空交錯的魔幻舞台。歐洲的紅瓦屋頂和阿拉伯的香料市場混在一起,空氣裡飄著烤沙丁魚的香氣,還有街頭藝人彈著佛朗明哥吉他,背景卻是沙漠的風聲。這種文化碰撞,不是書本裡能讀到的,非得親身走一遭。
飛地的由來,說穿了就是殖民歷史的殘影。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占領這些海岸據點,用來控制地中海貿易,如今它們成了申根區的一部分,但地理上嵌在摩洛哥境內。從馬德里飛過去,不到兩小時,機票才幾十歐元,超划算。落地休達,第一眼就被古城牆震撼——不是那種觀光化的修復品,而是真實的軍事堡壘,石頭上還留著炮彈痕跡。我沿著城牆散步,碰到當地老爺爺聊天,他說這裡的人一半說西班牙語,一半用阿拉伯語打招呼,連祈禱的鐘聲和清真寺的呼喚聲都交織在一起。這種日常,讓我反思家鄉的文化單一性。旅行,不就是為了打破自己的舒適圈嗎?
梅利利亞更妙,舊城區像迷宮一樣,窄巷裡藏著猶太教堂、天主教堂和清真寺,三步一景。我鑽進一家小館子,點了一盤塔吉鍋燉羊肉,配上西班牙式的橄欖油麵包。老闆娘是摩洛哥裔,笑著說這是「飛地特餐」,香料從沙漠運來,做法卻像安達魯西亞家常菜。吃著吃著,我腦海浮現大學課堂上教的「文化融合」理論——書本說得抽象,這裡卻活生生上演。傍晚,爬到燈塔上看日落,金黃的光灑在非洲大陸上,遠處駱駝隊的影子拉長,那一刻,我懂了為什麼背包客都說這裡是秘境。不是因為遊客少,而是那種未被商業化的真實感,連呼吸都帶著歷史的塵土味。
攻略的部分,我得嘮叨幾句實用貼士。簽證超簡單,持申根簽就能進,但切記帶護照複本,邊境檢查偶爾會抽問。交通的話,從西班牙本土搭渡輪最浪漫,Algeciras到休達才兩小時,船票二十歐有找;梅利利亞有機場,廉航常有促銷。住宿別訂連鎖酒店,找家庭式民宿,一晚三十歐,房東還會教你做當地菜。安全上,整體沒問題,但避開偏僻巷弄夜晚獨行——不是危險,只是文化差異大,容易迷路。美食必試鷹嘴豆泥配西班牙火腿,衝突卻和諧。預算抓個三天兩夜,兩百歐搞定,深度玩透。回程時,我在飛機上翻照片,心想這趟不只省錢,更賺到一顆被拓寬的心。世界那麼大,飛地教會我:邊界是人畫的,文化卻能無縫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