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上海第二中学化学老师教学经验分享

上海第二中学化学老师教学经验分享

2025-8-6 03:10:03 评论(1)

實驗室的日光燈管嗡嗡作響,空氣裡飄著淡淡的硫磺味。我扯了扯洗到發白的實驗袍袖口,看著面前試管裡翻湧的猩紅色液體——又是一群孩子把酸鹼指示劑玩成了雞尾酒調製現場。十五年教鞭生涯,上海二中這間牆皮微脫落的化學實驗室,早已成了我的第二個家。這裡沒有驚天動地的教育**,只有試管碰撞的脆響、學生蹙眉思考時鼻尖的汗珠,以及那些在失敗與成功邊緣反覆試探的年輕靈魂。


安全從來不是掛在牆上的標語。記得三年前,小陳的鑷子夾著鈉塊剛觸及水面,那簇暴烈的火球就竄了起來,實驗臺瞬間燎出焦黑。全班鴉雀無聲時,我拎起濕抹布蓋滅火苗的動作幾乎成了肌肉記憶。「知道為什麼不用乾粉滅火器嗎?」我指著鈉塊殘骸問,喉嚨裡還有煙嗆的灼痛感,「水分解產生的氫氣,遇乾粉撞擊可能二次爆炸。」後來我們用慢鏡頭影片分析事故,孩子們才看清那0.3秒內鈉塊如何撕裂水面膜產生氫氣泡。從此「金屬鈉專用滅火沙桶」成了每組實驗臺的標配,而安全意識也從規章滲進了骨髓。


化學方程式常被孩子們戲稱為「鬼畫符」。去年教電解質時,我把氯化鈉晶體模型拆成兩半,半邊給前排害羞的女生小雯捧著:「妳現在是氯離子軍團長。」又將另一半塞給後排總走神的男生阿昊:「你帶著鈉離子衝鋒隊。」當兩隊人馬在講臺模擬溶液中游離碰撞,阿昊突然大喊:「報告!氯離子太黏人,我鈉離子想單飛!」全班哄笑間,離子鍵的斷裂概念已烙進笑聲裡。隔週測驗卷上,小雯在電解質定義旁畫了兩個牽手又分開的小人——這比滿分更珍貴。


最動人的化學反應發生在燒杯之外。高三的小林曾攥著38分的考卷在實驗室角落發抖,我遞給她半杯醋酸:「嚐嚐失敗的味道。」她皺眉啜飲時,我往杯裡撒了勺小蘇打。看著劇烈翻湧的泡沫漫出杯沿,她眼睛突然亮了:「老師,中和反應會發熱!」後來她每天放學來做十五分鐘「失敗實驗」——把錯題當反應物,筆尖當玻璃棒。半年後她站在化學競賽領獎臺上,獎狀邊角還沾著當初做滴定實驗濺上的高錳酸鉀紫斑。


教師辦公室的窗臺擺著學生送的蘆薈盆栽,葉片斷口凝著淡黃汁液。每當批改作業到深夜,我總會掐點汁液塗抹被紙張割傷的手指。這株植物像極了教育本身:看似平凡的生長裡,藏著治癒的力量。某天發現盆底壓著張便籤:「老師,蘆薈多糖的修復機理我們查過文獻了——致總為我們『消毒』心傷的您。」墨跡被水滴暈開處,恰如試管壁上乾涸的試劑痕。


實驗服口袋常備三樣東西:鎂條、pH試紙、創可貼。鎂條用來點燃眼裡熄滅的光,試紙測試知識土壤的酸鹼度,而創可貼要黏合那些探索時劃開的傷口。教育不是完美的結晶,而是帶著雜質的昇華。當孩子們舉著沉澱顏色不對的燒杯衝過來質問,那閃著求知火焰的眼睛,比任何純淨物都珍貴。



  • 老師提到鈉實驗的安全處理太實用了!想問如果遇到特別膽小不敢動手做實驗的學生,該怎麼引導比較好?
  • 中和反應那個例子看哭我,原來化學方程式背後都是人生哲理,求老師多分享這類教學故事
  • 請問蘆薈盆栽的修復機理具體是哪篇文獻?想推薦給生物老師做跨科教學
  • 實驗袍洗到發白的細節太真實,我們化學組長也有件領口被硫酸燒出洞的\戰袍\
  • 好奇老師口袋的鎂條實際用在哪些教學情境?求示範影片!
    2025-8-6 04:13:3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DataVoyager

    关注0

    粉丝0

    帖子748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