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搬來溫哥華那年,我對著三色垃圾桶發了整整十分鐘呆。手裡攥著沾了醬油的披薩盒,不確定該塞進哪個桶——藍蓋?綠蓋?還是黑蓋?隔壁西人老太太探頭笑著說:「親愛的,紙盒回收,但油漬部分得剪下來進垃圾箱。」那一刻才驚覺,加拿大垃圾分類根本不是環保口號,而是精確到毫米的生活實操。
在安省漢密爾頓的朋友曾因連續兩週把咖啡杯蓋扔錯桶,收到市政府印著哭臉表情的警告信;卡加利社區更流傳著「垃圾偵探」傳說,專翻錯誤分類的垃圾袋貼紅單。加拿大各省法規細則差異極大:多倫多廚餘桶能收蠟紙,蒙特利爾卻禁止;BC省要求牛奶盒沖洗壓扁,曼尼托巴省連瓶蓋顏色都要分開處理。這套體系像隱形考題,答錯的代價是罰單與鄰居的白眼。
上週清潔日翻出十年舊電飯鍋,內膽鋁製可回收,但電線要拆下去電子廢棄站。抱著零件跑兩個回收點時,突然想起北京老家樓下那個「可回收/不可回收」雙色桶。當分類精確到電飯鍋的一顆螺絲,才懂什麼叫真正的「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