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艺飞,一个从西安交通大学走出来的普通学子,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的故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就是一路跌跌撞撞的成长轨迹。记得刚进校门那天,西安的夏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我拖着行李箱站在交大的老校门前,心里既兴奋又忐忑。选的专业是机械工程,不是因为多热爱,更多是父母建议加上自己那点模糊的兴趣。结果呢?大一就栽了个大跟头,高数挂科了,那感觉像天塌了一样,躲在宿舍里偷偷哭了一场。但正是那次失败,逼着我学会面对现实: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背后的逻辑。我开始泡图书馆,找教授请教,慢慢摸出了门道。
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不是那些高分成绩单,而是那些不起眼的经历。比如大三那年,我和几个同学组队参加全国机器人设计大赛。我们熬了无数个通宵,方案改了又改,最后因为一个小失误在决赛中落败。可那段日子教会了我团队协作的真谛——不是谁当老大,而是每个人放下 ego,倾听别人的声音。交大的教授们,像张老师和王导师,他们不只教知识,更教会我如何思考问题。张老师常说:“工程不是算数字,是解决现实世界的痛点。”这句话成了我职业路上的指南针。
毕业后,我进了深圳一家制造企业,从基层技术员做起。头两年,现实狠狠打脸:公司里论资排辈,新人根本没发言权。我每天重复枯燥的测试工作,薪水低得连房租都付不起,一度怀疑自己选错了路。但想起大学时的教训,我硬着头皮主动找机会。下班后自学管理课程,周末去行业交流会蹭人脉。机会来了——部门有个紧急项目,没人敢接,我举手试试。结果搞砸了,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可正是那次失败,让老板看到我的拼劲,后来提拔我当小组长。职场成长,说白了就是一次次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
十年下来,我从技术员混到项目经理,再到现在的创业合伙人。这路上最大的经验?别迷信“稳定”。我跳槽过三次,每次都是因为觉得舒适区在吞噬我的潜力。第一次跳槽时,家人反对,说风险太大。但我坚持了,因为交大的经历告诉我:成长总在不确定性里。现在回看,那些挫折——失业、项目失败、人际冲突——反而成了最宝贵的财富。它们逼着我学会沟通技巧、时间管理,还有更重要的:对自己诚实。职业不是爬梯子,而是画地图,你得不断调整方向。
给年轻朋友一点真心话:珍惜大学时光,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别怕犯错,挂科、失恋、求职碰壁,都是成长的肥料。毕业后,别急着追高薪,先找到能让你热血沸腾的事。持续学习,哪怕每天只读十分钟书。最后,记住交大教我的: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创新。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但每次跌倒,都能让你更强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