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次在銀行排隊的惡夢嗎?冷氣吹得人發抖,號碼牌上的數字像烏龜爬,前面那位阿姨跟行員聊孫子聊了快半小時那時我就發誓,下次絕對要找更聰明的方法。結果?還真被我找到了,快得連泡杯咖啡都來不及。
那天下午,辦公室的冷氣嗡嗡響,趁著會議空檔,心想「來試試傳說中的線上開戶吧」。手機點開常往來銀行的App,首頁斗大的「數位帳戶」按鈕簡直在發光。跟著指示填基本資料——姓名、身分證字號、手機號碼,跟填購物訂單差不多流暢。接著是重頭戲:身分驗證。鏡頭對準健保卡正反面,系統自動抓取欄位,再來個自拍,眨眼點頭配合指令,全程不到兩分鐘。最妙的是地址驗證,直接勾選「同身分證戶籍地」,省去翻找紙本帳單的麻煩。
真正讓我挑眉的環節來了。傳統開戶總要問收入來源、職業類別,線上版竟用「勾選用途」巧妙帶過:日常儲蓄、投資理財、網路購物選項直白得可愛。最後設定網路銀行密碼時,系統跳出溫馨提示:「避免用生日或連續數字喔!」這細節比櫃檯行員的口頭提醒還貼心。
點下送出鍵時瞄了眼時鐘:三分四十七秒。正狐疑「該不會漏了步驟吧」,手機立刻震動——不是罐頭簡訊,而是帶我名字的歡迎信,附上虛擬帳號和臨時密碼。隔天中午,印著姓名的實體金融卡已躺在管理室信箱,開卡啟用同樣在App完成。從此轉帳不用讀卡機,指紋一按就搞定。最驚喜的是,數位帳戶免帳管費,跨轉提現優惠次數比我的實體帳戶還多。
當然也有眉角。鏡頭拍證件時反光得喬角度,自拍驗證失敗兩次才成功(後來發現是眼鏡反光)。若選非戶籍地址當通訊處,就得準備水電帳單上傳。還有,想開外幣帳戶或申請支票本,目前還是得臨櫃簽名。但對只需要台幣活儲、愛用行動支付的人來說,這簡直是金融版的得來速。
上週陪老媽去銀行辦事,看著滿廳等待的民眾,她突然轉頭問:「你上次說五分鐘開戶是真的?」我笑著掏出手机點開App,她盯著螢幕上跳出的帳戶餘額驚呼:「啊現在連銀行都變魔術師了?」這時代,與其抱怨排隊耗時,不如讓手指在螢幕上跳支華爾滋。畢竟時間該浪費在美好事物上,而不是銀行冷氣房裡數地磚格子。
評論:
超心動!但想問如果沒有健保卡(剛換發中),用駕照可以線上申請嗎?
這篇根本是我的心聲!上次在分行等兩小時只為改個手機號碼,立刻去試了A銀行數位帳戶,真的十分鐘收到審核通過簡訊,感動到想哭
提醒大家注意光線!我在車上申請時因前檔隔熱紙太黑,身分驗證卡關五次,後來躲到便利商店才成功
想知道哪家數位帳戶的簽帳金融卡回饋最優?最近想棄用實體信用卡了
長輩還是怕怕的耶我媽堅持要摸到存摺才安心,有什麼說服秘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