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書房時翻出女兒三年前的數學作業本,最後幾頁全是空白,當時氣得立刻打電話給班主任。掛電話才發現角落有行小字:「媽媽,後面題目太簡單,我自學完下冊了。」那瞬間突然理解梅育英老師說的:「真正的學習發生在父母看不見的角落。」
這位在台灣教育界被稱作「隱形推手」的老教師,總穿著洗白的棉布衫,抽屜裡永遠有被孩子們偷偷塞進的蛀牙。她帶過的班級有個奇景:課間總有學生蹲在走廊瓷磚上寫寫畫畫,問起來都說:「在解昨天想到的題。」
有次我帶女兒拜訪梅老師,她家陽台晾著件特別的「作品」——兩件童裝被縫成連體衣。「小兄妹吵架搶玩具,我讓他們當三天連體嬰。」她笑著倒茶:「現在哥哥會蹲著幫妹妹穿鞋。」那件荒誕的連體衣,徹底顛覆我對「管教」的認知。
梅氏心法不在於規劃嚴密的日程表,而在於製造「失控的縫隙」。她班上的孩子書包裡總有本「錯題狂想簿」,錯題不抄正確解法,反而畫滿外星人攻打數學星球的戰爭。最調皮的男孩曾用三週時間,把分數計算錯誤全改編成魔王分數的陰謀故事。
有回我試著在家實踐她的「番茄鐘**」。把計時器交給女兒時,她突然問:「能讓番茄變色嗎?」我們用玻璃紙裹住計時器,約定紅色時專注,綠色時休息。當她主動把綠色時段從15分鐘調到8分鐘時,我知道有什麼正在生根。
最關鍵的轉變發生在雨季。女兒把梅老師送的「雨天特權卡」釘在牆上:每逢下雨可暫停所有作業。結果她連著三天追問氣象預報,最後在豔陽天懊惱地補齊所有練習。那張從未被使用的卡片,比任何獎懲制度都有效。
上週發現女兒在衣櫃裡藏了盞充電燈。半夜推門縫偷看,光束下散落著《昆蟲圖鑑》和滿是泥點的筆記本。突然想起梅老師的話:「當孩子開始對你隱藏學習,才算真正學會了學習。」
現在書架上仍擺著那本未完成的作業本,空白頁夾著女兒新畫的導圖——她用三角函數計算出貓跳上書櫃的最短路徑。或許真正的自主,始於允許某些頁面永遠留白。
請問錯題狂想簿具體怎麼操作?孩子寫數學應用題總說沒靈感
番茄鐘變色這招太絕!昨天試著讓兒子用藍色玻璃紙,他居然主動要求多學十分鐘
雨天特權卡會讓孩子找藉口拖延嗎?我家寶貝現在天天盼下雨
梅老師的講座影片哪裡找?搜到的都是簡體字資源
衣櫃夜讀那段看哭了,我女兒也在棉被裡藏手電筒看太空書,該不該制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