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陪老友陳太去睇老人院,行到第三間先發現啲價目表暗藏玄機。明明門口廣告牌寫「每月$18,000全包」,坐低傾合約時先彈出「特殊護理附加費」「藥物管理費」,仲有項「夜間陪伴費」要逐個鐘計。陳太當場紅咗眼眶:「阿媽退休金得萬五,呢啲隱形收費點預啊?」
浸過呢壇水先明白,私營安老院定價根本係迷宮。所謂「全包」通常只包床位同三餸飯,其他服務像拼圖咁逐塊加錢。最常見係按「護理等級」收費,簡單分三級:自理、半護、全護。但點界定?有院舍將「每日量兩次血壓」就列入半護,每月即加$2,000;幫長者剪指甲算「身體護理」,又要收$800。更荒謬見過有院舍收「推輪椅睇電視費」,真係聽到呆咗。
隱藏地雷仲有押金玩法。九龍塘某中檔院舍要求預繳半年費用當押金,聲稱退院可退,但合約細則寫明要扣「設施折舊費」。朋友退院時被扣$15,000,原因係「床褥使用痕跡明顯」,張床褥本身都唔值三千蚊!
慳錢唔係冇計,關鍵在識拆招。首先鎖定「基礎費低」嘅院舍,寧願逐項加服務。好似荃灣有間院舍基礎費$14,000,但唔包沖涼同餵飯,自理長者自己搞得掂就抵。第二招睇時段,部分院舍周二至周四入住有85折,避開周末高峰期慳到幾千。最絕係有間新界院舍收「親屬義工折扣」,子女每月幫手搞兩次活動即減$1,200,變相用時間換金錢。
政府資助其實比想像中多,長者生活津貼加普通傷殘津貼每月已有$6,819,部分私院肯直接扣減呢筆數。元朗仲有社企搞「院舍券試驗計劃」,合資格長者每月拎$8,000補貼,專用於參與計劃嘅私院。不過名額得三十幾個,要撲去社署排隊攞表。
簽約前切記玩盡「三日試住期」,帶定電子磅同溫度計。有朋友試住時發現護工每日只幫阿婆磅重一次(合約寫三次),即時拎證據要求減$1,500服務費。仲要影低廁所防滑設施、走廊扶手穩固度,呢啲細節隨時係將來爭拗時的籌碼。
睇錢固然重要,但最緊要睇阿爸阿媽眼神。上次見有位伯伯住緊月費三萬嘅海景房,成日望住窗話「似坐監」。反而屯門有間舊式院舍,阿婆同姑娘一齊種番茄笑到見牙唔見眼。銀紙買到服務,買唔到心靈暖意啊。
新界西有冇邊間收費透明嘅良心院舍?阿爺預算萬八蚊左右
試住點check護理質素?驚姑娘做戲俾我睇
院舍話要收廿萬設備按金正常嗎?話裝修完要攤分
睇完即刻check合約 原來真係寫咗「換尿片每次$50」痴線!
樓主講中痛點 上次退院扣我阿媽三成押金話牆身有污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