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聚餐,聊起在國外點餐的糗事,我突然想起第一次在倫敦餐廳看到菜單時,一頭霧水。那時盯著「lamb chop」這個詞,心裡直犯嘀咕:這到底是什麼?不就是羊排嗎?後來才明白,翻譯不只是字對字,背後藏著文化和語境的奧妙。
羊排的英文最常見是「lamb chop」,但別小看這兩個字。lamb指的是小羊肉,肉質嫩滑,而chop強調帶骨的切塊,像排骨那樣。如果在澳洲或紐西蘭菜單上,你可能會看到「rack of lamb」,那是整排羊肋排,更精緻些。記得有次在美國鄉村小館,服務生問我要不要「mutton chop」,我當場愣住——mutton是老羊肉,口感硬澀,和鮮嫩的lamb天差地別。要是點錯了,整頓飯就毀了。
翻譯這種美食詞彙,關鍵在上下文。日常聊天說「I love lamb chops」很自然,但寫正式食譜或菜單時,得精準些。比如,法式料理的「côtelette d\agneau」直譯是羊排,但英語裡直接用法語詞顯高級。還有個陷阱:華人常把「羊肉」全叫lamb,其實英語分得很細。mutton是成年羊,goat是山羊肉,亂用會鬧笑話。我有個朋友在加拿大開餐廳,菜單寫「lamb」卻用老羊,被客人投訴到爆。
實用小貼士?先記住核心詞「lamb chop」,再擴展到相關說法。點餐時想指定部位,可以說「rib chop」是肋排,「loin chop」是腰肉排。怕發音不準?用肢體語言比劃「帶骨頭的那種」。旅行前,裝個翻譯App查當地菜單照片,但別完全依賴——App常把「羊排」翻成「sheep chop」,英語根本沒這詞。多讀美食博客或看YouTube廚師頻道,像Jamie Oliver的影片,聽他怎麼描述lamb dishes,語感就來了。
語言是活的,翻譯像在走鋼索。羊排這詞讓我想起更多例子:中文的「牛排」在英語是「steak」,但分ribeye、sirloin,細節決定體驗。每次點菜,都像在學一堂文化課。現在我去國外,總會帶本小筆記本,記下當地用詞。朋友笑我太較真,但誰想花大錢吃錯東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