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在舊金山機場,我看著手機突然跳成三點的瞬間,心臟差點停拍——預約的接機司機肯定以為我放他鴿子了。這種時間魔術每年上演兩次,美國人管它叫「日光節約時間」,我們華人圈更常直接喊夏令時、冬令時。這套系統折騰了百來年,連土生土長的老美都常被搞得暈頭轉向。
翻開1918年的《標準時間法案》,當初推行是為了戰時省煤油。但你知道嗎?現在全美用電量研究顯示,現代空調耗電早抵消了傍晚省下的照明電力。我農場的鄰居老約翰總抱怨:「春天調時間後,乳牛得適應整整一週才肯準時產奶!」生物鐘這東西,可比原子鐘頑固多了。
具體怎麼調?記住這句口訣:「春進秋退,週日清晨」。每年三月第二個週日,凌晨兩點直接跳到三點,你平白少睡一小時;十一月第一個週日,兩點倒回一點,能多賴床六十分鐘。今年我特意觀察家裡的電子設備:手機電腦自動變了,微波爐和掛鐘得手動調,車載時鐘最麻煩——得翻出車輛手冊按組合鍵。
真正要命的是跨境時差計算。當紐約用夏令時(EDT),加州用冬令時(PST)時,東西岸差三小時;但當紐約是冬令時(EST),加州是夏令時(PDT),時差又縮回三小時。我幫台灣親戚算探親航班時,總要畫張時區切換矩陣圖才安心。
亞利桑那州和夏威夷從來不玩這套。鳳凰城的朋友笑說:「我們寧可多開兩小時冷氣,也不想每年調兩次鬧鐘。」醫學期刊更指出,調時間後一週內心臟病發作率上升24%,車禍率也飆高。難怪這幾年國會吵著要永久使用夏令時,但各州扯皮法案始終卡關。
我的生存建議?調時間當週別排重要會議,尤其別學我去年在時制切換日約牙醫。手機自動更新也有失手時,客廳擺個物理時鐘當備胎。要記全球親友時差?直接用世界時鐘APP鎖定「當地標準時」,管它冬夏怎麼跳。至於那隻總在凌晨五點準時撓門要飯的貓?抱歉,你得用兩週罐頭哄牠適應新作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