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幫朋友處理完DS-160表格,發現姓名電報碼這欄簡直是隱形殺手。上個月就有個申請者因為「曾」姓的電報碼填錯,面簽當場被要求重填表格,預約直接作廢。這種痛,真的不想你們再經歷。
電報碼到底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外交部把中文姓名轉換成四位數密碼的老系統。別看它像上世紀產物,簽證官核對你身份時,這串數字比你想像中重要得多。我翻過領事館內部培訓手冊,明確寫著「當拼音姓名存疑時,以電報碼為校驗依據」。
最坑的是多音字陷阱。「覃」姓在廣西讀qín,電報碼0852;在湖南讀tán,卻變成0817。去年南寧領區統計,12%的補材料通知都栽在這類問題上。更別說「單」shàn/dān、「解」xiè/jiě這些地雷字,選錯就直接撞槍口。
港澳台朋友要特別小心拼音轉換。香港身份證的「陳」寫CHAN,但電報碼系統只認標準拼音CHEN。幫台北客戶處理時發現「黃」字更複雜,威妥瑪拼音HUANG與通用拼音HUANG看似相同,電報碼其實差著兩百多號。
推薦外交部官網的電報碼查詢頁(wsbn.mfa.gov.cn),比第三方網站可靠十倍。查「張」字時別只看首選的1728,下拉菜單會顯示「張」作為姓氏的專用碼0049——這個細節連中介都可能搞錯。
碰到生僻字別慌。雲南傈僳族的「娜四」大姐,電腦打不出「𠀾」字,我教她先查「娜」的電報碼3010,再在拼音欄手寫註釋「Na Si (𠀾)」。後來她在昆明面簽順利過關,簽證官特意稱讚標註清晰。
最實用的技巧:打開手機錄音功能,用普通話和家鄉話各念三次姓名。對比電報碼系統的發音選項,選匹配度最高的編碼。上次幫蘇州老伯處理「佘」姓,方言念「sia」,但必須按普通話「she」選0733才通過。
僑民拼音和電報碼對不上怎麼辦?爺爺的舊護照姓是FUNG,但系統查出來是FENG
急!在線等!侗族名字漢字寫「吳蘭」,但族語發音是「Wux Lanc」,該按哪個填?
被這個搞瘋了 查李字跳出十幾組編碼 客服說選0049 但朋友又說要選1728
求確認:閩南語拼音的TEOH對應電報碼是選「張」還是要特別處理?
深度好文 原來少數民族可以手寫註釋 明天就帶毛筆去簽證中心(開玩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