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同朋友講起住公屋,總有人露出「你捱得好辛苦啩」嘅表情。但喺健明邨明日樓住咗八年,我反而想同大家講:呢度先係真正嘅「隱世豪宅」。唔係誇張,而係用腳行出來嘅體驗。
朝早六點半落樓,街市阿姐已經將新鮮豬肉掛上鐵鉤。呢度嘅菜檔有個秘密:本地菜農每日直送,菜葉仲帶住露水。我慣性行去第三個檔口買豆腐,老闆娘記性驚人,見到我拎保鮮盒就自動裝兩磚山水豆腐,仲會細細聲提:「今日西洋菜嫩,煲湯啦。」街市樓上熟食中心更係寶藏,十三蚊碗嘅手打魚蛋粉,魚蛋彈牙到可以乒乓枱上跳三下。
最驚喜係社區會所。以為公屋設施好基本?明日樓頂樓嘅空中花園種滿食用香草,隔週有園藝班教整香草鹽。上個月參加「天台種植工作坊」,用回收發泡膠箱種出成盤車厘茄。健身室廿四小時開放,半夜失眠落去跑步,撞見樓上陳醫師做瑜伽,佢笑笑口話:「呢部德國製震動機仲正過我診所個部。」
交通先係殺手鐧。行去坑口站實測六分鐘,落雨仲可以穿商場行全程冷氣通道。但最窩心係邨內「綠Van」——唔係普通小巴,係區議員爭取返來嘅電動社區巴士。阿媽膝頭唔好,覆診日搭E線直達將軍澳醫院落客區,車長見輪椅自動落斜板,全程唔使開口已經安排妥當。
講到人情味,舊年半夜阿女發高燒,落樓拍隔離房門借探熱針。結果十分鐘後,成層樓醒咗:701房送來退熱貼,對面阿伯掏出手寫兒科醫生夜診地址,管理員陳生直接幫手call的士。第二朝返來,門口掛住三壺蘋果雪梨水。呢種安全感,幾多會所泳池都換唔到。
住明日樓似飲老火湯——表面平平無奇,飲落先知落足心機。政府成日講「智慧城市」,我反而覺得最聰明嘅設計,係嗰張擺喺管理處側邊嘅長木椅。朝早有公公婆婆傾偈,下晝有學生溫書,夜晚情侶喺樹影下講心事。一條木椅三代人,先係社區最靚嘅風景。
評論:
樓主講到街市豆腐咁正,可唔可以講具體邊個檔?我聽日搬過去想掃貨!
電動小巴係咪真係成日有班次?之前住其他邨等社區車成個字都冇架
好奇醫療支援,老人家多唔多街坊醫生診所?定係要出返去坑口睇
睇完即刻check房屋署網站,可惜明日樓排緊Q仲要等三年
講到咁好但都有缺點掛?我見舊年新聞話有單位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