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整理書桌時,翻出三年前啟明計劃的錄取通知書,紙張邊角已微微捲起。這幾天後台塞滿詢問2024年申請細節的私訊,才驚覺又到備戰季。作為過來人,有些門道想和你們掏心窩聊聊,那些官方文件裡不會明說的「隱形門檻」,或許才是決勝關鍵。
深夜寫到這裡,窗外飄起細雨。突然想起當年接到錄取電話時,咖啡潑灑在鍵盤上的狼狽。這條路沒有標準答案,但真誠永遠是最強鎧甲。當你不再為申請而雕琢自己,轉向炙熱的表達時,啟明之門自會為燃燒的靈魂敞開。
研究計畫裡放商業專利技術會不會有風險?怕被剽竊又怕不夠創新
在德國拿的碩士需要先做學歷認證嗎?官網寫得模棱兩可急死人
求問藝術科技方向案例!非傳統實驗室背景是不是直接被歸類到B組
去年被拒理由寫「領域重合度不足」,但明明和導師研究方向高度匹配啊
在職申請的舉手!推薦信要找現任主管還是學界大老?兩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