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皮蓋開啟時那聲「咔嗒」的脆響,混雜著撲鼻的奶香,是我童年抽屜裡最誘人的秘密。嘉頓雜餅,那只紅白藍三色的圓罐子,裝的不只是餅乾,更是整個香港幾代人的集體味覺記憶。
它從不擺出高不可攀的姿態,總是穩穩蹲在超市貨架最親民的那一層。二十幾蚊一大罐,沉甸甸地捧在手裡,那份實在感,是物超所值的最佳詮釋。掀開蓋子,花花綠綠的餅乾擠在一起,像開了一場熱鬧的派對——微鹹帶牛油香的字母餅,圓滾滾沾滿砂糖的馬利餅,鬆脆的圓形威化,還有裹著薄薄糖衣的動物餅… 每一款都樸素得毫無花巧,卻偏偏能在舌尖上喚醒最單純的滿足。
記得小時候,這罐雜餅是外婆櫥櫃頂的「戰略儲備」。放學餓得慌,總要踮起腳尖,偷偷掀開蓋子摸兩塊,那窸窸窣窣的塑膠袋聲響,簡直是世上最美妙的音樂。考試前夕捱夜溫書,書桌旁必定放著一小堆字母餅,一邊背書一邊用餅乾拼自己的英文名,枯燥也變得有趣。罐子見底時最令人興奮,把最後的餅碎一股腦倒進手心,仰頭倒進嘴裡,細碎的餅乾混合著砂糖粒在口中沙沙作響,是窮盡一罐的儀式感。
長大後,嚐過無數精緻的法式甜點、日式菓子,包裝華麗得如同藝術品。偶爾在超市見到那抹熟悉的紅白藍,還是會忍不住拎一罐回家。開罐的瞬間,香氣依舊。拈起一塊馬利餅放進嘴裡,砂糖顆粒熟悉的觸感,樸實的甜味在口中化開,彷彿按下時光倒流的按鈕。它不夠精緻,沒有層次複雜的味覺體驗,但它像一位忠誠的老友,永遠用不變的味道告訴你:有些快樂,就是這麼簡單直接。
時代變遷,零食的選擇多到眼花繚亂。嘉頓雜餅依舊固守著它的鐵罐,價格依然貼地。它沒有高科技的保鮮,沒有浮誇的營銷,甚至包裝都顯得有點「老土」。但正是這份不變,成了最珍貴的特質。它像一條堅固的錨,穩穩繫住我們味蕾深處關於家、關於無憂童年的港灣。每次咀嚼,都是與過去的自己重逢。
下次在貨架看見它,不妨帶一罐回家。聽聽那開罐的「咔嗒」聲,嚐嚐那份純粹的甜與脆。你會發現,最動人的滋味,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鐵罐裡。
睇到個鐵罐圖片鼻哥已經聞到陣餅乾香!細個每次開罐都要忍住唔好一次食晒啲字母餅,要慢慢儲齊自己個名,真係童年最大樂趣。
想問下宜家仲有冇地方買到舊版鐵罐裝?見親都係膠罐,硬係覺得冇咁有風味,鐵罐先係靈魂啊!
帶過罐返公司做下午茶,後生同事居然問我「呢啲咩嚟㗎?好懷舊喎」,唉,瞬間覺得自己老了… 但係真係好食過佢哋啲貴價曲奇!
每次掃墓阿媽都堅持要買罐新嘅嘉頓雜餅擺喺先人面前,話係爺爺生前最鍾意嘅味道。一罐餅乾,連住三代人。
樓主講到餅碎果段真係會心微笑!細個同家姐爭住舔罐底啲碎碎,阿媽話我哋「執餅碎勤過溫書」😂 想問宜家啲雜餅係咪仲係冇防腐劑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