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問起,嘴巴裡那個小白點到底是啥,痛得要命,吃東西都難受。原來這就是俗稱的痱滋,正式叫口腔潰瘍,那層白色東西其實是潰瘍表面形成的纖維蛋白膜,像個保護層,但碰一下就像火燒一樣。記得小時候貪吃熱辣火鍋,隔天就冒出這玩意兒,整個人蔫了,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它不只是小毛病,背後藏著身體的警訊。
口腔潰瘍白點的形成,原因五花八門,最常見是物理創傷,比方說吃飯時不小心咬到內頰,或者戴牙套摩擦,讓黏膜破損。另一個關鍵是免疫力下降,壓力大、熬夜時,身體防禦系統失靈,細菌或病毒趁虛而入。營養缺乏也不能忽略,缺維生素B12、鐵質或葉酸,黏膜修復能力變差,潰瘍就容易反覆發作。有些研究提到遺傳因素,家裡人有這問題的,自己中招機率也高。環境因素如辛辣食物或抽菸,刺激黏膜,讓白點更頑固。
對付這些討厭的白點,方法得看嚴重程度。輕微的話,試試家庭療法,鹽水漱口能殺菌消炎,記得用溫水溶解一小撮鹽,一天漱幾次,緩解疼痛效果不錯。蜂蜜塗抹傷口也行,天然抗菌,睡前抹一點,隔天就感覺好轉。如果潰瘍大或痛得厲害,藥房買的含類固醇藥膏如Kenalog,直接塗上能快速消炎。平時保養,多吃深綠蔬菜和堅果補充營養,壓力管理很重要,我習慣每天冥想十分鐘,潰瘍發作頻率少了一半。
預防勝於治療,關鍵在生活習慣調整。飲食均衡點,別老是炸物辣鍋,多吃富含鋅的食物像牡蠣或南瓜籽。口腔衛生不能馬虎,刷牙輕柔點,用軟毛牙刷避免刮傷。壓力大的時候,找朋友聊天或運動釋放,身體自然少抗議。記住,潰瘍反覆出現超過兩週,最好看醫生,排除其他疾病如自體免疫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