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深夜收到前同事的訊息,短短一行字:「追觅開始動手了。」螢幕冷光映在臉上,突然想起去年聖誕派對時,他們深圳辦公室牆上還掛著「全球市佔率衝刺30%」的紅布條。空氣裡殘留的香水味、香檳杯碰撞的脆響,和此刻鍵盤敲出的「資遣名單」四個字重疊在一起,有種超現實的荒謬感。
說實在的,清潔家電市場這陣冷風颳得人骨頭疼。追觅從掃地機殺到洗地機,再撲向吹風機市場,像極了當年在電商平台搶優惠券——手指瘋狂點擊,生怕慢一步就錯過。可當全球消費者的錢包突然捂緊,倉庫裡堆滿的不只是貨,還有那些膨脹期畫下的大餅。蘇州供應鏈部門的老王苦笑:「去年雙十一備的馬達零件,現在還夠組三萬台機器——但訂單呢?早被砍了50%。」
追觅高層嘴上說著「戰略調整」,可明眼人都懂背後的殘酷算計。當資本市場的輸血管被掐住,燒錢換市佔的遊戲立刻現形。更別提印度工廠的爛攤子——政策變臉比洗地機轉向還快,十億投資卡在半空,成了財報裡最刺眼的出血點。那些掛在PPT上的「全球生態鏈」,終究敵不過現實的匯率波動和關稅大棒。
最新風聲是第三波裁員刀鋒已抵達歐洲分部。慕尼黑研發中心砍掉整個AI視覺團隊,倫敦辦公室市場部只留三個本地人扛旗。最諷刺的是,北京總部大廳新換的企業標語竟寫著「聚焦核心,提質增效」——八個燙金字底下,每天經過的是抱著紙箱低頭快走的同事。人力資源那套「N+1補償」說辭,在房貸通知單面前顯得格外蒼白。
若你正在風暴圈裡,有些話或許刺耳但實在:趕緊翻出勞動合同逐條拍存證,特別注意年假折算和期權條款。我見過有人被「自願離職」話術繞暈,平白丟了十幾萬補償金。法律諮詢的錢別省,上海某科技公司裁員時,有工程師靠著律師找出考勤系統漏洞,硬是爭取到額外三個月薪資。
與其耗在茶水間焦慮,不如把LinkedIn檔案當救命繩打磨。有位被裁的追觅硬體總監,把「砍掉30%供應鏈成本」的戰績量化成具體數字,兩週內拿到五家面試邀約。另個狠角色直接註冊TikTok帳號拍短影音,專講掃地機雷達避障技術,三個月攢下六萬粉絲,意外接到法國清潔品牌顧問邀約。
這波硬著陸震出個血淋淋的教訓:別把公司願景當人生燈塔。認識的追觅產品經理,去年拒絕了某新創的offer,只因迷戀「萬人大廠」的光環。如今他白天跑面試,晚上在租屋處研究寵物烘毛機市場——「至少狗不會嫌經濟差就不掉毛」,他自嘲時眼裡有血絲,但手上產品原型圖已畫到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