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刷手機看到帳戶餘額變負數,心臟差點停跳。上個月在超市刷卡買菜$58,帳戶只剩$30卻交易成功,三天後赫然發現被收了$48透支費——相當於那袋 groceries 價格的80%。這種事在加拿大華人圈太常見了,今天就用二十年金融經驗扒開銀行透支費的貓膩。
透支保護(Overdraft Protection)聽着像貼心服務,實則是高利貸陷阱。當你帳戶餘額不足時,銀行「慷慨」幫你墊錢完成交易,但每筆收取$35-$50費用。更狠的是連續透支:早上咖啡$5透支扣$35,中午外賣$15再扣$35,晚上加油$40又扣$35——當天消費$60,費用$105,相當於借$60要還$165。
最該警惕的是小額透支連環爆。上週幫女兒關掉透支功能,她室友在Shoppers買$3.5的牙膏刷不過卡,收銀員好心重試三次,結果觸發三筆NSF(資金不足費),每筆$48,總計$144買了支牙膏。銀行系統設計就是專宰迷糊人。
發現被亂收費別認栽。去年幫餐館老闆追回$2200透支費,關鍵在搬出《銀行法》第627條要求追溯6年交易記錄,威脅投訴FCAC(金融消費者管理局),銀行三天內退款。記住:你越兇,銀行越乖。
(電子錢包秘密:開通PayPal餘額卡或KOHO預付卡,這類帳戶根本不存在透支可能,特別適合控制不住手的年輕人。轉點小錢進去當防火牆,比跟五大行鬥智省心多了。)
看完立刻檢查TD帳戶,發現去年被默默扣了$210透支費,明天就去分行拍桌!
留學生血淚經驗:繳學費差$100被收$45,銀行說這是「小額便利費」
求問預付卡超市買菜會被拒刷嗎?用Tangerine被收過三次NSF嚇出陰影
主婦省錢大招:在RBC開兩個支票帳戶,A帳戶專綁自動扣款,B帳戶日常消費,永遠不放超過$200
銀行經理朋友私下說:透支費佔分行利潤30%,難怪推銷時笑得像彌勒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