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我為了去歐洲出差,臨時買機票花了快三萬台幣,心疼得要命。那時才驚覺,原來買機票不是靠運氣,而是有科學的時機點。後來我開始研究,甚至當起背包客環遊世界,累積了十幾年的實戰經驗。今天,就來分享那些藏在細節裡的省錢秘訣,讓你不必再被航空公司當冤大頭。
很多人以為越早訂越便宜,但真相沒那麼簡單。根據我觀察全球航空數據,最佳時機通常是出發前六到八週,這時候航空公司會釋出促銷空位,避開高峰需求。舉個例子,去年我去泰國渡假,提前兩個月用Skyscanner比價,抓到了淡季週二的航班,省下將近一半費用。關鍵是避開旺季:農曆新年、暑假或聖誕節前後,價格飆升得像坐火箭,改挑雨季或平日的週間飛,口袋立刻輕鬆許多。
除了時間點,靈活性才是省錢的王道。我常建議朋友,別死守單一目的地;打開Google Flights的探索地圖功能,輸入模糊日期,系統會顯示全球最低價選項。像上個月,我原定飛東京,結果發現大阪機票便宜兩千多,順便多玩一個城市。還有,航空公司的會員計畫別小看:累積里程或盯緊限時促銷郵件,我有次搶到亞洲萬里通的驚喜折扣,來回歐洲只花一萬初頭。
當然,工具只是輔助,心態才是核心。別被「最後機會」的廣告騙了,養成每週查價的習慣,設定價格提醒。萬一臨時需要飛,試試紅眼航班或轉機點多的路線,雖然累點,但省下的錢夠你多吃幾頓大餐。總之,聰明購票不是魔術,而是耐心加策略——記住,你的錢包值得更好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