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泡了杯咖啡,翻開CRA寄來的TFSA額度報表,突然想起十年前剛落地多倫多時,連免稅儲蓄帳戶是什麼都搞不清。這些年踩過坑也攢下經驗,今天想聊聊那些數字背後的財富邏輯。
很多人把TFSA當普通儲蓄罐用,其實它更像時光保險箱。去年幫客戶復盤時發現個典型案例:一對夫婦每年準時存滿額度,但十年下來收益還跑輸通脹。問題出在哪?他們把錢全堆在GIC定存裡,忽略了複利需要成長型資產當燃料。
真正玩轉TFSA的關鍵在資產分層。我的核心配置是三疊架構:底層用高股息ETF托底現金流,中層配置科技巨頭藍籌股吃增長紅利,頂層留10%額度賭顛覆性創新。去年AI爆發期,單是頂層那點NVIDIA倉位就覆蓋了三年額度。
更隱秘的刀鋒在跨境佈局。加拿大券商買美股要預扣15%股息稅?試試轉到TFSA裡持有。當美國電力公司Southern Company派息時,帳戶自動豁免預扣稅,這筆隱形溢價相當於每年白賺1.5%阿爾法收益。
最近幫大學生做規劃時總強調:別被$7000的年度數字框住。當你22歲開戶,到65歲時累積的供款空間超過$30萬。但比額度更重要的是時間折現——25歲投$1000的威力遠勝45歲投$10000,青春才是最大槓桿。
見過最痛的教訓是超額提款。前年有客戶急用錢從TFSA抽$5萬,次年1月想補回時,系統顯示他只剩$6000新額度。CRA的計算規則像精密鐘錶:取出金額要等次年1月才會返還額度空間,這個時間差能讓財富列車脫軌。
雨點敲著窗戶時我總想起溫哥華王阿姨的案例。她堅持十年定投加拿大銀行股,透過TFSA滾出百萬資產。有次喝早茶時她眨眨眼說秘密:\股息再投資按複利計,但心態要按單利計——忘記數字,專注生活。\
求問美股股息稅豁免細節!在Questrade操作需要特別設置嗎?
中層配置提到藍籌股,能不能舉兩隻你長期觀察的加拿大本土標的?
緊急用錢情況真頭疼,除了TFSA還有哪些靈活帳戶能推薦?
剛畢業年薪五萬該怎麼分配額度?感覺全存TFSA就沒現金流了
王阿姨案例太真實了!能不能專門寫篇股息再投資的實操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