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年前剛移民到加拿大時,我手頭資金有限,卻急著想累積財富。那時在咖啡廳遇到一位老華僑,他指著報紙上的標普500指數圖表說:「這東西,簡單卻威力大,別小看它。」從此,我踏上投資旅程,一路跌跌撞撞,現在回頭看,標普500真是新手和老手都該懂的基石。今天,就聊聊我這些年摸出的策略,不是教科書理論,而是血淚換來的實戰心得。
標普500指數是什麼?簡單說,它追蹤美國500家頂尖上市公司,像蘋果、微軟這些巨頭。為什麼重要?因為它代表全球經濟脈動,歷史數據顯示,長期持有平均年化回報約10%。但別被數字迷惑——市場波動起來,能讓你失眠整夜。我第一次投入時,碰上2018年修正,帳面虧了15%,那感覺像坐雲霄飛車。關鍵是,別被短期起伏嚇跑,這指數設計就是幫你分散風險,一家公司倒了,還有499家撐著。
說到策略,最核心是透過指數基金或ETF進場。我偏愛ETF,像SPY或VOO,流動性高,手續費低到幾乎忽略。在加拿大,我們能用Questrade或Wealthsimple買,稅務上要精明點——放進TFSA免稅增長,或RRSP延稅,比直接持有美股省心。記得我初學時貪快,選了高費用的主動基金,結果五年下來,收益還輸給VOO一大截。教訓是:複雜不等於高效,指數投資的魅力就在它的被動性。
定投是我堅持的黃金法則。每月發薪日,固定撥一筆錢投入,風雨無阻。為什麼有效?市場高低難測,但透過時間平滑成本。2020年疫情崩盤時,我照常扣款,低點撿到便宜籌碼,後來反彈賺回更多。這招特別適合上班族,不用盯盤,生活照過。當然,金額要量力而為——我建議從月薪5%開始,逐步調高。別學我早年貪心,all-in後遇熊市,現金流差點斷鏈。
風險管理不能馬虎。標普500雖穩,但非無敵。我總配置中,它佔六成,餘下放債券或新興市場ETF,對沖波動。另外,設止損點——我習慣回撤超10%時部分獲利了結。更深的教訓來自情緒:市場狂熱時,別跟風追高;恐慌時,別賤賣。去年AI熱潮,朋友炒作個股暴賺,我忍住沒動核心持倉,結果他今年虧光,我的ETF穩步成長。耐心,是散戶最強武器。
作為加拿大華人,跨境投資有獨特優勢。加幣兌美元波動,我善用Norbert\s Gambit技巧換匯省手續費;稅務上,股息收入要申報,但TFSA包裹下幾乎零負擔。現在,我每月定投已成習慣,看著複利滾雪球,早期投入已翻倍。這條路不花俏,卻踏實可靠——如果你剛起步,今天就開個帳戶吧,行動比完美計畫重要百倍。
定投金額怎麼抓?我月薪三千加幣,該投多少才不會影響生活?
謝謝分享!我也是加拿大移民,用RRSP買VOO,但擔心美元匯率風險,有對沖建議嗎?
2024年經濟可能衰退,現在進場標普500會不會太冒險?該等低點嗎?
你提到稅務,TFSA和RRSP哪個更適合長期持有標普ETF?我糾結好久了。
真實經歷打動人!我去年開始定投,雖然帳面還浮虧,但看完更有信心堅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