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的雨打在窗上,鍵盤邊的咖啡涼了第三回。翻出三年前那疊泛黃的貸款文件,紙頁邊緣還殘留著當時焦慮的摺痕。那時握著七家銀行的利率對比表,指尖發冷——原來借錢讀書,比期末論文更燒腦。今天掏心窩子和盤托出,那些銀行經理沒明說的彎彎繞繞,我們用真金白銀踩過的坑,都在這了。
凌晨三點在急診室陪女兒等床位時,手機震動著彈出台新銀行的核准信。燈管慘白的光照著還款計劃表,突然看清那些數字背後的代價——用五年還債換女兒安穩讀書,值嗎?值。但若早知這些藏在合同縫隙裡的生存法則,或許不必押上這麼多失眠的夜。
牆角貼著女兒的畫:戴學士帽的小人牽著貸款合同氣球飛向太陽。但我們都該成為剪斷那根繩子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