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幫溫哥華過來的表弟處理無信用買車的事,站在德克薩斯州那間悶熱的車行裡,看著他攥著那張薄如蟬翼的信用報告單,手心全是汗。銷售經理那句「Sorry, we can\t approve you」像把鈍刀,割得人又疼又悶。但我太熟悉這種絕望感了——十二年前剛登陸多倫多時,連辦張預付費手機卡都被拒三次。現在回頭看,沒信用在美國買車根本不是死局,關鍵在於怎麼撬動那套遊戲規則。
車行銷售的眼睛是藏不住事的。當你坦承「No credit history」時,他們瞳孔會瞬間縮一下,那是業績獎金飛走的生理反應。但若你緊接著拍出銀行流水,指著那筆存了六個月的$8,000說「我付三成首付」,那縮緊的瞳孔又會緩緩漾開波紋。首付是破冰錘,低於20%根本敲不開門。去年幫學生會學妹在洛杉磯談日產Sentra,車價$19,800硬是湊到$6,500首付,利率從經銷商最初喊的21%被砍到14.5%。記住,當你手握現金走進展廳,銷售電腦裡的貸款系統會突然多出幾個隱藏選項。
那些掛著「Buy Here Pay Here」霓虹燈的二手車行要慎入。陪同事去過休士頓東區某家,$12,000的十年老豐田,合約用螞蟻大小的字寫著「24% APR + $350 GPS追蹤費」。更致命的是他們根本不報信用局,月月準時還款兩年,信用檔案依舊空白。真想建立信用,必須確認經銷商是否具備「信用建設者計劃」。去年在芝加哥幫餐館老闆牽線的現代車行就靠譜,雖然16%利率不低,但每期還款都準時上報三大信用局,十四個月後他竟申到了首張萬事達卡。
別被經銷商牽著鼻子簽融資合同。當他們說「這利率已是沒信用的最優方案」,你該掏出手機當場點開Capital One Auto Navigator。這些線上預審工具像藏在袖子裡的王牌,輸入真實收入與首付比例後,螢幕跳出「可能核准13.9%」那刻,我親眼見識過銷售經理喉結上下滾動的樣子。上個月奧斯丁的張太太靠這招,把福特經銷商開價的18.3%壓到15.01%,省下近$4,000利息。
記得檢查油箱蓋裡有沒有GPS定位器。這不是諜戰片——某華人論壇爆料過,德州某車行在無信用買家的車裡裝了遠程熄火裝置,遲繳三天就直接鎖引擎。簽約時務必逐條審查附加條款,當看到「Payment Reminder Device $299」或「Etch Fee $895」這種鬼東西,直接用紅筆劃掉。曾有紐約留學生被強收$1,200「信用風險金」,後來發現那根本是經銷商自創的違規收費。
冷門品牌經銷商往往藏著驚喜。去年深秋在邁阿密,陪剛畢業的小情侶看車。本田豐田給的利率都逼近20%,拐進克萊斯勒店卻碰上季度末沖銷量。經理看著他們$7,000首付和護照上的加拿大工簽,轉身打了通電話,竟從集團內部調到「新移民專案」。最終$23,400的Jeep Compass以12.9%成交,還白送了三年免費換油。這種機會就像海灘上的貝殼,得踩著銷售業績結算日去淘。
提車那晚表弟在I-10公路狂飆,車窗灌進的風帶著墨西哥灣的鹹濕。後視鏡裡那間曾拒絕他的車行縮成星點,儀表盤藍光照亮他咬緊的牙關。沒信用評分就像兜裡揣著無形枷鎖,但當你學會用首付當鑰匙、用合約條款當盾牌,鋼鐵巨獸也能被馴服成胯下坐騎。這遊戲從不仁慈,可總留著道縫隙讓聰明人撬開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