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推著購物車穿梭百佳超市貨架,總有種矛盾感:想買齊新鮮食材,又怕月底帳單太驚人。直到去年發現「易賞錢」搭配百佳優惠券的組合,才真正體會到精打細算的魔力。這不只是省幾塊錢的小把戲,而是種消費策略的進化。
易賞錢像個隱形錢包,每次在百佳消費掃會員碼就自動儲分。關鍵在於那些藏在角落的「加倍儲分商品」——上週買三包指定品牌洗髮精,額外送300分,換算等於直接回饋15蚊。更驚喜的是每月8號會員日,積分兌換現金券比例會悄悄提升20%,這種週期性紅利連老顧客都常忽略。
真正讓我省下四位數的秘技是「三層疊加術」。先用易賞錢APP領取電子優惠券(例如滿$200減$30),經過凍肉櫃時用手機掃貨架上的閃購QR Code領限時折扣,結帳時再出示實體印花券。上個月買$350火鍋食材,疊加後實付$210,省下的錢夠多買兩盒和牛。
最近迷上研究優惠券背後的消費心理學。百佳常把高回饋券放在生鮮區,因為他們知道主婦們買菜時最容易衝動消費。有次觀察到食用油貨架掛著「買兩件送$50券」的牌子,但走到五步外的調味料區,同品牌油正在做「買一送一」——原來動線設計也是優惠陷阱。
建議週三午後去門市挖寶,這時補貨剛完成且客流量低,店員有餘裕幫你查隱藏優惠。有次遇到資深收銀員阿鳳姊,她教我登入易賞錢網頁版點擊「遺忘優惠券」按鈕,竟找回三張過期券,系統自動延長期限三天。這些實戰技巧,APP說明頁可不會告訴你。
當省錢變成有成就感的遊戲,每次結帳看到減免金額都像破關獎勵。上季度我的易賞錢帳單顯示:累積省$3862,足夠全家去澳門玩兩天。真正聰明的消費不是壓抑欲望,而是讓每分錢產生複利效應。
每次掃QR Code都顯示已領完,到底幾點會補新券啊?
用易賞錢積分換現金券定係換產品抵啲?計極都唔明條數
報料:觀塘分店角落有部舊式印花機,唔使掃APP直接出券
早排買滿$388送嘅迪士尼保溫壺,轉手放Carousell賺返$90
點解我成日收唔到閃購推送?係咪要開定位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