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入行Deliveroo送餐員時,我常常在街頭打轉,訂單接得少,收入只夠糊口。那時候,倫敦的雨天裡,電動車輪胎打滑,手機沒電,客戶抱怨連連。幾年下來,跌跌撞撞累積經驗,才明白高效送餐不是靠運氣,而是用腦子規劃每一單。收入提升的關鍵,藏在細節裡:避開尖峰時段塞車、挑選高回報訂單、和客戶建立信任。這行當,說穿了就是時間與金錢的賽跑,跑得聰明才跑得遠。
路線優化是基本功。剛開始,我依賴APP內建導航,結果總帶我鑽進死胡同。後來學會用Google Maps疊加實時路況,避開施工區或學校放學時段。舉個例子,午後兩點到四點,避開市中心辦公大樓周邊,改跑住宅區,訂單距離短又少塞車。每單省下五分鐘,一天多接三單,累積起來月收入增兩成。別小看電動車保養,輪胎氣壓每週檢查一次,雨天防滑墊隨時備著,免得半路拋錨丟單。
訂單選擇決定收入天花板。Deliveroo的訂單推送像賭局,新手常貪多嚼不爛。我學會篩選:優先接距離三公里內、小費標示高的單,尤其餐廳出餐快的店家。週末晚上酒吧區訂單多,但等餐時間長,不如轉戰商務區晚間外送,客戶給小費大方。高峰期如午餐時段,APP獎勵機制啟動時狂接單,搭配多平台策略(如果當地允許),同時開UberEats分流,收入翻倍不是夢。但切記,別過度貪心,身體垮了全盤皆輸。
客戶互動是隱形金礦。送餐時微笑問候,雨天多句關心,訂單備註有特殊要求就細心處理。一次送餐到公寓樓下,客戶忘了給門禁碼,我耐心等十分鐘還幫忙提重物,結果小費多給五鎊。長期下來,老客戶會指定你送,APP評分飆高,平台演算法優先派單。工具別馬虎:手機掛胸前防水殼、行動電源隨身帶、耳機聽導航不手忙腳亂。這些小投資,回報是減少退單糾紛。
收入提升靠策略,不只拚工時。新手常犯錯是死守低峰時段,我轉型專攻清晨咖啡訂單和晚間消夜,避開競爭。平台獎勵計畫如週挑戰達標獎金,提前規劃路線衝量。每月存一筆錢升級裝備,比如換高效電池延長續航,省下充電時間多跑單。心態調整很重要,這行收入波動大,設每日目標(如賺滿一百鎊收工),避免過勞。記住,你是自己的老闆,效率高才有自由。
回頭看這條路,送餐員生活教會我城市節奏的藝術。每單背後是選擇與堅持,收入提升不是神話,是日復一日的微調。倫敦的霓虹下,電動車呼嘯而過,我學會的不只是送餐,更是掌控時間的智慧。如果你也在路上,別氣餒,小技巧堆疊起來,總有一天破繭而出。
路線優化那部分,用Google Maps真的比APP內建好嗎?我試過常延遲,有更準的工具推薦?
小費提升技巧很實用,但遇到奧客硬不給小費時,怎麼應對才不傷評分?
多平台策略聽起來誘人,但Deliveroo合約允許嗎?會不會被停權?
雨天裝備細節能多分享嗎?倫敦常下雨,我鞋子濕透超困擾。
收入波動大,有推薦的記帳APP或理財方法嗎?想存錢但總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