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吉村卓。今天想聊聊我的故事,不是要教人怎麼成功,而是分享那些跌跌撞撞的時刻。記得二十年前,我在東京開了第一家小餐廳,那時沒人看好,連家人也勸我放棄。但我堅持下來了,不是因為我有天賦,而是我學會了從失敗中爬起。有一次,店裡遭遇颱風淹水,設備全毀,我蹲在泥濘裡哭了一整晚。隔天,我擦乾眼淚,借錢重新裝修。那場災難教會我:成功不是避免跌倒,而是站起來的速度。
很多人問我,吉村,你的秘訣是什麼?說實話,沒有什麼神奇公式。我認為關鍵是「擁抱不確定」。年輕時,我總想規劃一切,結果處處碰壁。後來,我轉型做科技顧問,面對全球客戶的變動需求,我學會了靈活應對。有一次,客戶臨時取消合約,團隊士氣低落。我沒責怪任何人,而是帶大家去爬山,邊走邊聊新點子。那個下午,我們腦力激盪出一個創新方案,最後贏回更大的合作。這讓我體悟:機會藏在混亂裡,你得保持開放心態。
另一個心得是「持續學習」。我不是天才,但每天讀一小時書,從哲學到科技都涉獵。記得有次在紐約開會,對方拋出一個冷門的AI術語,我當場愣住。事後,我花一週自學,還找專家請教。幾個月後,我用那知識幫客戶解決難題。這不是炫耀,而是想說:知識像肌肉,得天天鍛鍊。現在,我每早五點起床,先讀半小時,再開始工作。這種習慣讓我在六十歲時,還能跟上年輕人的腳步。
當然,團隊合作才是核心。我常開玩笑說,我的「秘訣」就是找到比我聰明的人。創業初期,我太自負,事事親力親為,結果累垮住院。醫生警告後,我學著放手。現在,我的公司有來自二十國的員工,我鼓勵他們犯錯、提點子。去年,我們開發新產品時,一個實習生提出大膽構想,我全力支持。產品上市後大賣,證明集體智慧遠勝個人英雄。這經驗讓我明白:領導者不是指揮官,而是園丁,要澆灌他人的潛力。
最後,我想分享「保持好奇」的力量。五十歲那年,我跑去學衝浪,摔得鼻青臉腫。朋友笑我瘋了,但那股新鮮感點燃了我的創意。回職場後,我推動公司轉型綠色能源,靈感就來自海浪的節奏。人生不該是直線前進,偶爾繞路,反而看見新風景。如果你也在追夢路上,別怕慢下來。記住,真正的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沿途的風景和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