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香港,腦海裡浮現的總是維港兩岸的璀璨霓虹、中環的步履匆匆、或是銅鑼灣的購物人潮。但香港的肌理遠不止於此,尤其當你握著方向盤,往西邊開去,越過青馬大橋,踏上大嶼山的土地,你會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香港。這裡有山的稜線、海的遼闊、古寺的沉靜、漁村的淳樸,還有那份在都市叢林裡早已稀缺的、緩慢流動的時光。自駕,是打開這座寶藏島嶼最自由、最深入的方式。
規劃大嶼山自駕,核心在於「路線」與「節奏」。島上主要公路如東涌道、嶼南道貫穿南北,但精華往往藏在岔出去的小徑裡。我的經驗是,別貪心,一天專注一條主軸,才能真正品嚐沿途風味。這裡分享兩條我私心最愛、且能避開最多旅行團的路線規劃。
下午的重頭戲是「大澳」。沿著嶼南道繼續西行,路漸窄,景更野。大澳的棚屋、縱橫的水道、撲鼻的鹹鮮味,是活著的香港漁村博物館。把車停在永安街或新基大橋附近的公眾停車場(假日一位難求,早到為妙)。別只走主街,鑽進橫巷,看曬鹹魚、買蝦醬,搭小船「出海」碰運氣看中華白海豚(隨緣)。黃昏時分,棚屋點點燈火映在水面,是攝影師的黃金時刻。回程可原路折返,或經由深屈道(風景佳但更彎窄)接回東涌道。
離開愉景灣,沿嶼南道向東南。下一站是「梅窩」。這裡曾是銀礦開採地,如今是恬靜的渡輪碼頭小鎮。停車相對容易。銀礦灣沙灘寬闊,水清沙幼,適合玩水曬太陽。逛逛碼頭旁的舊墟,找家老字號茶餐廳,嚐嚐地道碟頭飯。喜歡騎單車的,這裡有完善的單車徑可租車漫遊。
時間若充裕,體力也夠,可以挑戰從梅窩經「南山」上「大東山」(香港第三高峰)。但這需要徒步登山,非自駕可達山頂。駕車可到伯公坳涼亭附近停車,視野已相當開闊,秋冬季節更有機會看到芒草搖曳的「爛頭營」景致(即大東山山腰的廢棄石屋群)。
大嶼山的魅力,在於它層次豐富的對比。上一刻還在佛門聖地感受莊嚴,下一刻已在漁村水道聞著鹹香;早上於歐風小鎮喝咖啡,下午就能赤腳踩上原始沙灘。自駕賦予你鑰匙,去解鎖這些跳躍的時空,按照自己的心跳調整旅程的節拍。當你駕車翻越山嶺,眼前豁然開朗,南中國海無垠的藍在陽光下閃耀,那一刻,方向盤握在手裡的踏實感,與天地遼闊帶來的自由感交融,便是這趟旅程最珍貴的註腳。記得,最美的風景,有時不在導航的目的地,而在你願意為它停下車輪的那一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