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四點半的陽光斜斜打在將軍澳海濱長廊上,鐵欄杆的影子被拉得好長。我習慣從調景嶺站A出口拐出來,穿過住宅大樓,鹹腥的海風便撲面而來。不是那種擾人的魚腥味,是混著九肚山綠意與浪花碎沫的清爽。腳下的塑膠跑道磨平了邊,不知承載過多少跑鞋與單車輪胎的輾壓。
這裡的海濱設計有種不刻意的體貼。沒有誇張的裝置藝術,倒是每隔百來米就冒出一座藤蔓纏繞的休憩亭,像從水泥地裡自然長出來的。最愛那排面向東北方的不鏽鋼椅——清晨六點半,坐在微涼的金屬上等日出,看著海平面從靛藍滲出橘紅,貨輪的剪影緩緩移動,手裡外帶咖啡的熱氣混進晨霧裡。旁邊總有幾個練太極的長者,衣袂帶風的聲響比海浪還輕。
往寶盈花園方向走,景致突然活潑起來。三色堇在波浪形花槽裡翻湧,孩子們的尖叫聲從遊樂場濺出來。那座木頭搭的船型滑梯總讓我想笑,設計師大概把維多利亞港的渡輪縮小了塞進來。特別留意到沙坑邊緣做成波浪狀的水磨石,不知哪個細心人設計的,磨得圓潤不刮手。
日落時分才是魔幻時刻。當夕陽墜進對面佛堂洲的山坳,整條步道突然鍍上金箔。跑步的人影在光暈裡拉長變形,遛狗的中年人停下腳步,手機鏡頭對準海面那條顫動的光路。有次見到白髮夫妻推著輪椅上的老母親,三人靜靜望著晚霞染紅清水灣半島,輪椅扶手上掛著半袋還冒熱氣的雞蛋仔。
入夜後又是另種風情。隱藏在欄杆底座的LED燈帶亮起幽藍,像給海岸線鑲了道螢光邊。釣客們的頭燈在防波堤上明明滅滅,遠處跨灣大橋的斜拉索點亮成星空琴弦。記得某個潮濕的春夜,我在「觀海平台」躲雨,聽見兩個中學生靠著望遠鏡筒討論:「你看船燈像不像流動的銀河?」少年眼裡的微光,比維港夜景更燦燦。
實用資訊藏在這片詩意裡:飲水機藏在公廁旁綠植牆後頭,單車補氣站漆成燈塔造型,連殘疾人士釣魚區的防滑紋路都做得比別處細密。這些細節像海風裡的鹽粒,不張揚卻實實在在地存在著。下次來,不妨帶個保溫壺裝上熱茶,在「海浪聲景區」那排穿孔鋁板牆前駐足——當風穿過孔洞,真的會聽見潮汐低語。
將軍澳海濱最動人的,或許是它毫不費力地融進日常。沒有景點式的刻意,像鄰家阿伯隨手推開窗就能擁抱的風景。晨跑者額頭的汗珠滴在跑道,夜釣者桶裡撲騰的魚,情侶單車鈴鐺的清脆響動,都是這片海濱真實的脈搏。它不驚天動地,卻在無數個平凡時刻,溫柔托住這座城的重量。
防波堤夜釣真的要注意潮汐!上個月滿月大潮,我放在堤邊的水桶差點被浪捲走,幸好旁邊釣友眼明手快抓住
請問蝴蝶徑的紫斑蝶季節是幾月?去年五月去只見到零星幾隻,是時節不對還是生態有變化?
跨灣大橋亮燈時間隨季節調整,夏天是晚七點到十點,冬天會提早半小時,拍夜景的記得查官方公告
在單車徑盡頭發現神秘彩蛋:有塊地磚刻著2003年的日期和工人簽名,見證海濱長廊的誕生痕跡
推薦自備望遠鏡!晴朗時在觀景台能看清果洲群島的六角柱石,地質奇觀就在眼前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