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來廣田邨第三年,我才發現自己以前根本不懂什麼叫「精明消費」。這裡的物價波動像潮汐,清晨和黃昏的街市是兩個世界。記得剛來時在連鎖超市買菜,隔壁陳太瞄見我的購物袋直搖頭:「後生女,咁樣使錢好肉赤㗎!」她拽著我的胳膊拐進後巷,那扇褪色的綠色鐵皮門後,藏著阿英姐的「神秘菜檔」——當天批發市場的B級蔬果,十蚊兩袋的賣相瑕疵番茄,煮成羅宋湯反而更甜。
真正的邨民都知道,省錢不是摳門,是對生活脈動的敏銳。街角報紙檔張伯每早七點準時抖開《東方日報》,夾頁裡的超市印花比黃金還珍貴。上個月我用三十張印花換到半價電飯煲,張伯還多塞給我兩張過期券:「攞去同賣魚勝換包冰啦,佢今朝有鱸魚劏剩嘅魚骨。」果然熬出奶白色湯底時,樓下裝修中的茶記老闆聞香探頭,用兩杯絲襪奶茶換走我半鍋湯。
邨口那間霓虹燈管壞一半的「榮發士多」,才是真正的寶藏地圖。玻璃櫃裡散裝的泰國蝦米、發泡海參,用舊月餅罐裝著賣。老闆娘娟姐指甲染著剝落的桃紅色,她教我辨別海味:「睇見冇?呢批瑤柱裂紋似菊花先夠乾身。」結帳時她突然拍額頭,從櫃底抽出塑膠袋:「後生仔慳家係啱,但記住慳埋啲膠袋錢會害死地球㗎。」
最絕的是流動車秘密。週三下午三點,停車場B區會有輛藍白小貨車,鐵皮車身用紅漆寫著「阿堅果菜直送」。穿膠圍裙的阿堅總在卸貨時對我使眼色,帆布掀開那瞬,沾泥的紅蔥頭像寶石般滾落。有次颱風前夕,他用五蚊硬幣塞滿我的環保袋:「快啲拎走呢堆燈籠椒,聽朝浸爛晒就陰功囉。」那晚整棟大廈飄著椒香炒肉片的鑊氣。
省下來的錢流去哪了?我在頂層天台用發泡膠箱種起指天椒。雨季來時,702室的越南新娘阮氏送我魚露,我回贈辣椒醬。上週她抱著嬰兒來敲門,掌心托著裹芭蕉葉的斑蘭糕,甜味裡藏著湄公河三角洲的風。原來最奢侈的購物,是用省下的銅板買到人情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