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侯王道轉角那棟米色建築,總在傍晚亮起霓虹燈箱。影藝戲院四個字,鑲在九龍城寨拆除後新長的樓群間,像顆固執的老齒,堅持咀嚼著膠片獨有的顆粒感。這幾天經過,玻璃櫥窗貼滿了層疊海報,空氣裡有種隱約的興奮,是熱片上映季獨有的氣味。
推開厚重的隔音門,冷氣混著爆穀焦糖香撲來。櫃檯後職員阿Sam熟練地撕票,不忘提醒:「《惡念暗湧》最後半粒鐘開場,睇午夜場記得去B3層『夜貓食堂』換凍飲,加一蚊多件西多士。」他手指敲敲玻璃櫃下壓著的彩色傳單。這種戲院人才懂的「暗號」,地圖APP不會告訴你——買《幻海奇緣》IMAX場次,加廿蚊竟送導演訪談場的小冊子,限量三百本,只限早場。冊子裡有未公開的分鏡草圖,影癡如我,立刻掏錢包。
二院正放《老派新浪潮》,法國導演那部講底片沖印師的冷門戲。散場時聽見後排阿婆用潮州話嘀咕:「阿妹啊,伊個菲林轉啊轉,阮想起舊時九龍城沖曬舖」戲院妙在於此,銀幕光影流轉,照見的卻是場外人生。走到地庫「映後沙龍區」,木長桌已擺好熱奶茶,牆上貼著手寫告示:「週四夜《廢墟餘音》導演連線QA,免費入場,帶舊相片可換手沖咖啡」。角落那台老式幻燈機,上周還播著八十年代九龍城寨幻燈片,今晚不知又變出什麼驚喜。
最殺食是「雙城記」優惠。持土瓜灣街市收據滿百元,戲票即減三十。街市陳記魚檔老闆熟門熟路:「買完斑腩煲料,過對面睇場戲剛好嘛!」隔壁書店老闆娘更絕,買《紙月人形》小說送早場優惠券,書頁裡夾著手寫便箋:「第三幕人偶師台詞,請留心聽背景雨聲」。這種深埋的細節,串起戲院與城區的毛細血管。
散場近午夜,在「夜貓食堂」咬著西多士,看玻璃窗外巴士駛過。後生仔討論著《惡念暗湧》的開放式結局,情侶分享藍光碟租借卡儲印花。影藝像顆心臟,噗通噗通,把膠片的溫度泵進水泥森林的脈絡。下次來,記得摸清楚牆上海報的折角——那可能是下期神秘放映會的密碼。
《老派新浪潮》週四導演連線場次係咪要預約?上次摸門釘好肉痛
街市收據減三十係咪淨係限土瓜灣街市?我住紅磡嗰邊有冇得玩?
本《紙月人形》小說贈券早場限定幾點?睇完書好想即刻睇電影版
B3層部幻燈機可唔可以自帶菲林去播?阿爺留低幾卷城寨影帶想數碼化
導演訪談冊子第47頁分鏡草圖同成片差好遠!有冇人知點解臨時改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