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踏進旺角那條狹窄的巷弄,空氣裡飄著濃郁的湯頭香氣,混雜著街頭喧囂的人聲,我忍不住被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吸引過去。那裡的米線,簡直是香港靈魂的縮影——熱騰騰的湯底淋上彈牙的米線,配上叉燒、魚蛋,每一口都像在咀嚼這座城市的脈動。旺角這個地方,從來不缺美食,但米線卻成了在地人最私藏的日常,它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承載著老香港的草根情懷。
說到人氣爆棚的推薦,不能不提「新記車仔麵」,這家藏在花園街角落的老字號,開業超過三十年,每到午飯時間總是大排長龍。他們的秘製湯底是用豬骨、雞架慢熬八小時,濃郁卻不油膩,米線選用泰國進口的優質米,煮得恰到好處,咬下去帶點韌勁。我常點招牌的「咖喱魚蛋米線」,那咖喱醬是老闆自家調製,辣中帶甜,配上彈牙的魚蛋,吃完後舌尖還留著微微的麻香。店裡裝潢簡樸,牆上貼滿泛黃的顧客照片,坐下來彷彿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茶餐廳氛圍,難怪連年輕人都甘願排隊半小時,只為這一口地道風味。
港式米線的魅力,其實藏在細節裡。它不像台灣牛肉麵那樣豪華,也不像日本拉麵講究湯頭層次,而是走平民路線——一碗十幾塊港幣,就能吃出滿滿的人情味。香港人愛米線,源於戰後移民帶來的雲南風味,融合本地食材,演變成獨特的「車仔麵」文化。旺角作為美食戰場,米線店競爭激烈,但真正出彩的幾家,都堅持手工製作配料,像「榮記粉麵」的牛腩,先用柱候醬醃過夜,再慢燉到軟爛入味,配米線時湯汁滲透進去,每一啖都讓人回味無窮。這種堅持,讓米線不只是快餐,而是承載歷史的街頭藝術。
如果第一次來旺角,我強烈推薦試試「譚仔三哥米線」的酸辣口味,湯底用新鮮番茄和辣椒熬煮,酸度平衡得剛剛好,加上炸醬和腐竹,吃起來清爽開胃。記得避開週末高峰,平日午後去,還能跟老闆閒聊幾句,聽他分享旺角變遷的故事。美食的深度,往往在這些互動裡浮現——一碗米線,連結了過去的記憶與當下的熱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