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進澄碧村,是去年夏天的一個清晨。那時天剛濛濛亮,我開著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窗外是一片片翠綠的梯田,陽光從雲縫中灑下,映在稻田的水面上,閃爍得像碎鑽。空氣中飄著泥土和青草的香氣,遠處的山巒層層疊疊,像是水墨畫裡的意境。這個藏在台灣東部山區的小村落,沒有喧囂的觀光人潮,只有寧靜的田園生活,讓人瞬間忘卻都市的煩憂。我記得當時停車在村口的老榕樹下,一位阿婆正慢悠悠地摘著菜,她抬頭微笑說:「來啦?這裡的水最甜。」那份純樸的真實感,至今讓我回味。
澄碧村的山水風光,不只是視覺的享受,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村子被群山環抱,中央有一條清澈的小溪蜿蜒而過,溪水是從山頂的雪融水匯集而成,冰涼透心,夏天時赤腳踩進去,暑氣全消。沿著溪邊散步,你會看到成片的稻田隨風搖曳,農夫們戴著斗笠在田裡耕作,偶爾還能遇見水牛悠閒吃草。村子的北邊有座小山丘,爬上去約莫半小時,視野豁然開朗,能俯瞰整個山谷——遠處的雲霧繚繞著峰巒,近處的屋舍點綴在綠意中,黃昏時分夕陽染紅天際,美得讓人屏息。這地方藏著許多秘密,比如山腰的百年古廟,廟前的老榕樹據說是村民們祈雨的聖地,樹根盤根錯節,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規劃行程時,路線的選擇至關重要。我建議避開假日人潮,選個平日清晨出發。如果你從台北來,最方便是自駕,走台9線往花蓮方向,約三小時車程,沿途風景如畫。到了村子,別急著衝景點——先到村中心的「澄碧茶館」歇腳,老闆娘會泡一壺自種的烏龍茶,配上手工麻糬,暖胃又提神。接著,最佳路線是從茶館往西走,沿著溪邊步道漫步,約二十分鐘抵達「碧水瀑布」,水勢不大但清涼宜人,適合拍照小憩。再往上爬,穿過一小片竹林,就到了山丘觀景台,這裡視野最佳,記得帶點小點心野餐。下山後,繞到東邊的「古農舍區」,看看傳統的土角厝建築,村民常開放參觀,分享耕作故事。全程走完約四到五小時,輕鬆不累,每一步都充滿驚喜。
別忘了細節的準備。澄碧村四季皆美,但春秋兩季最舒適——春天稻田新綠,野花盛開;秋天金黃稻浪,涼爽宜人。住宿方面,村裡有幾家民宿,推薦「田園小築」,老闆是返鄉青年,房間乾淨又溫馨,晚上還能聽他講在地傳說。飲食以農家菜為主,必試「溪魚野菜湯」,魚是當天現捕,鮮甜不腥,配上現摘的過貓菜,簡單卻道地。記得穿舒適的布鞋,帶件薄外套,山區天氣多變。最重要是放慢腳步,別趕行程——這裡的魔力在於那份慢活節奏,和村民聊聊,他們樂於分享生活哲學,比如那位阿婆常說:「日子像溪水,流得慢才看得清。」
離開澄碧村時,我總覺得心被洗滌過。它不只是一處風景,而是提醒我們回歸簡單的所在。下次再訪,我想選在冬末,聽說那時山頭偶爾覆雪,溪水結冰成鏡,又是一番新風貌。或許你也該來一趟,親身體驗這片山水田園的純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