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屜裡那本皮面起毛邊的老牌簿,是阿公留給我的。每次翻開,那股混合著皮革與菸草味的氣息總竄進鼻腔,裡頭夾著幾張泛黃的橋牌記分紙,墨跡暈開的數字像在訴說某個午後的喧鬧。牌簿之於愛牌人,不只是記分工具,更像儀式裡的聖物,選錯一本,連甩牌的力道都覺得彆扭。
挑牌簿,第一關是「觸感生死戰」。廉價的合成皮摸起來像塑膠袋,用沒幾次邊角就尷尬地翹起,露出底下慘白的紙板。真皮是王道,但學問深。瘋馬皮粗獷耐操,摔在牌桌上氣勢十足,但初期硬得像磚頭;植鞣牛皮溫潤,隨著手汗與油脂慢慢養出蜜色,可價格能讓你手抖。我曾貪便宜買過中間挖空塞紙板的「偽真皮」,某次咖啡打翻,它竟像海綿吸水般膨脹變形,成了牌友笑足三年的悲劇。
尺寸是暗藏玄機的細節。巴掌大的迷你款適合記分新手,但當你遇上「大老二」連炸三輪的瘋狂局面,狹小的格子逼得你字體蜷縮如螞蟻,算分時得拿放大鏡對焦。標準A5大小最穩妥,攤在牌桌中央誰都能看清。內頁設計更是關鍵——有些花俏版面塞滿龍鳳圖案,實際書寫空間卻小得可憐;簡潔的橫線或點陣紙才是實戰派,尤其推薦可180度攤平的車縫裝訂,不會寫到中間凸起一坨,害你下筆像在攀山。
別小看那根固定用的彈性繩或皮帶扣。我遇過用磁吸扣的,某次朋友甩牌太激動,「啪」一聲整本牌簿解體,內頁天女散花。老派的金屬D型環最可靠,穿過活頁孔時有種裝填彈藥的儀式感。至於邊角,圓潤處理過的不只是美觀,更是救命設計——試想當你輸到眼紅捶桌時,尖角可能讓你多賠醫藥費。
真正的好牌簿用得越久越有靈魂。我的瘋馬皮舊本浸過啤酒、沾過滷味油漬,皮面深淺斑駁像地圖,內頁邊緣被手指捻得毛邊捲起。每次翻開,去年過年舅舅耍老千被抓包的塗鴉還在,上頭還壓著堂妹氣憤寫下的「欠賭債一杯珍奶!」。新牌簿再貴也只是商品,唯有時間與故事能讓它長出血肉。
老實說,牌桌勝負轉頭空,但一本陪你征戰沙場的牌簿,那些暈開的墨跡、摺角的頁面、甚至牌友輸急眼時指甲劃過的刮痕,都在替你保管某段鮮活的人生。選一本能陪你老去的,它終將比任何獎盃更有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