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會在週末煮一鍋熱騰騰的腐竹湯,那股豆香飄滿整個廚房,讓我至今難忘。腐竹這東西,說是家常料理的寶藏一點不誇張,它來自黃豆,營養滿分又百搭,隨便弄都好吃。但很多人怕它麻煩,其實掌握幾個小技巧,就能變出驚喜菜色。
挑腐竹可是門學問,我習慣去傳統市場找,那種色澤金黃、摸起來乾燥又帶點彈性的最棒。別貪便宜買太白的,可能加了漂白劑;乾腐竹比濕的好保存,放陰涼處能撐幾個月。回家後,第一步是浸泡,用溫水加一小匙鹽,泡個半小時就夠,太久會爛掉。我有次心急用熱水,結果腐竹變糊了,教訓深刻啊。
涼拌腐竹是我家夏天必備,清爽開胃。泡好的腐竹切段,滾水燙一分鐘撈起,過冰水讓它Q彈。醬汁用蒜末、醬油、麻油和一點糖拌勻,淋上去撒些香菜,五分鐘搞定。這道菜關鍵在燙的時間,太短生硬,太長軟趴趴,多試幾次就抓準節奏。
腐竹炒肉絲更適合秋冬,暖胃又下飯。豬肉絲先用米酒和醬油醃十分鐘,熱鍋爆香薑蒜,肉絲炒到變色,加腐竹和青椒快炒。火要大,動作要快,不然腐竹易碎。起鍋前淋點蠔油,香氣撲鼻。我常加木耳或香菇,營養更均衡。
煮湯時,腐竹是靈魂配角,吸飽湯汁超入味。排骨湯底熬好後,丟腐竹進去小火滾五分鐘,加點枸杞提味。記得出鍋前才放,早放會化掉。冬天喝一碗,全身都暖起來。
小撇步分享:腐竹本身淡,調味要下手重些;冷藏保存別超過三天,會變酸;如果做滷味,先泡再滷更入味。這些技巧來自多年廚房實戰,多練習就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