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帖
首页 北美洲华人 加拿大华人 路德會呂祥光中學卓越教育成就與學生發展秘訣 ...

路德會呂祥光中學卓越教育成就與學生發展秘訣

2025-7-31 17:48:38 评论(5)

穿過操場時,幾個學生正蹲在花圃邊記錄植物生長數據,另一頭傳來機器人移動的咔嗒聲。走進路德會呂祥光中學,空氣裡有種特別的躁動,不是喧嘩,是專注投入時產生的能量場。校長遞給我一杯茶,笑說:「這裡的孩子,習慣把手弄髒。」


所謂「弄髒」,是實作精神的縮影。物理課不用教科書解說結構力學,學生得用意大利麵條和棉花糖搭出能承重三公斤的塔;生物課解剖青蛙?他們直接走進濕地公園做生態監測。有次颱風過境,校園滿地斷枝,理科老師立刻把殘枝搬進教室:「來,測量風速對木質纖維破壞的臨界點。」知識從紙面滲進指縫,這種「無邊界課堂」讓抽象理論長出血肉。


更令人訝異的是「失敗學程」。每學期有堂必修課叫《搞砸博览会》,學生必須公開展示自己搞砸的專案。我看過高二生用投影片分析創業計畫慘賠三萬塊的財務漏洞,旁邊貼滿被廠商退回的瑕疵品。「我們教孩子區分『錯誤』與『代價』,」輔導主任指著牆上標語:「跌倒的坑洞裡有黃金。」當其他學校忙著藏拙,這裡把挫折攤在陽光下提煉養分。


教師辦公室像聯合國戰情室。國文老師和化學老師併桌討論如何用「氧化還原」比喻文言文訓詁;社會科教師抓著程式設計師修改「清代貿易路線」互動地圖。這種「科際共備文化」打破學科壁壘,當學生看到老師跨域碰撞的火花,自然學會拆解知識的框架。有畢業生回校分享:「在醫學院做細胞報告時,我直覺想到用經濟學供需曲線解釋養分傳輸。」


午休時間的「光鹽計畫」是校園心臟地帶。不是制式服務隊,而是學生自主提案的社會行動平台。有人架網站幫小農賣滯銷水果,團隊得自學金流系統與行銷;另一組改造二手眼鏡捐給偏鄉,過程中竟研發出用3D列印調整鏡架的技術。這些計畫沒有分數,卻讓我看見十六歲少年為獨居長者修理門窗時,臉上那種沉靜的責任感。


放學鐘響,穿堂佈告欄貼著某屆校友的來信:「當年在這裡做太陽能車比賽燒壞五個馬達時,老師說『燒掉的都是學費』。現在我在矽谷研發電動車電池,每次實驗失敗都會想起那句話。」呂祥光中學的魔法,或許就在把教育從「避免犯錯」轉向「勇敢試錯」,讓每道傷痕都成為未來的勳章。


2025-7-31 18:22:21
「失敗學程」理念好震撼!但家長更關心升學率,請問貴校DSE成績實際表現如何?這種教學法會不會壓縮考試準備時間?
2025-7-31 18:34:39
我是十年前畢業生,看到「科際共備」那段超有感!當年生物老師教DNA用唐詩平仄比喻鹼基配對,到現在還記得。想問學弟妹:最近有沒有什麼瘋狂的跨科作業?
2025-7-31 19:22:16
「光鹽計畫」的3D列印眼鏡技術太酷!請問這項創新有申請專利嗎?學校是否提供資源將學生發明商品化?
2025-7-31 20:41:51
質疑:讓高中生操作金流系統是否有風險?曾經發生過專案資金管理不當的案例嗎?
2025-7-31 20:55:10
作為教育工作者,好奇教師如何承受這種教學模式的備課壓力?每週要花多少小時進行跨科協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楼主
臭豆腐梦魇

关注0

粉丝0

帖子803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