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咗趟香港探親,帶住老豆老母遊車河。佢哋係地道廣東人,講慣粵語,但對普通話導航成日聽唔明,搞到成日轉錯彎、行冤枉路。今次試下用高德地圖嘅廣東話導航功能,一開聲,老豆即刻笑到見牙唔見眼:「咦,呢把聲似足阿叔講嘢,好親切喎!」一路由銅鑼灣掃到深水埗,語音提示清清楚楚,「前面轉左入彌敦道」,「小心塞車,改行西隧啦」,唔單止冇AI嗰種機械感,仲好似有個老街坊坐喺隔籬帶路。
其實科技發展到今日,地圖導航早就唔係淨係識講英文或普通話咁單調。高德呢個廣東話功能,背後用咗深度學習同方言語音庫,專門針對粵語九聲六調去訓練,連俚語同口語化表達都捉得準。我試過喺旺角窄巷穿梭,佢會提「小心電單車衝出嚟」,唔係死板板講「注意右方車輛」,真係好貼地。全球咁多語言,方言往往最易令人有歸屬感,尤其對啲長輩或者細路仔,聽返母語導航,壓力即刻細好多。
諗深一層,呢種功能唔止方便出行,仲係對文化嘅一種尊重。以前啲科技產品成日忽略方言使用者,覺得統一用標準語就夠,但現實係,廣東話喺華南同海外有過億人用,忽略佢哋就等於切斷咗日常連結。高德今次做得聰明,將冷冰冰嘅GPS變成有溫情嘅工具,仲帶動其他App開始支援方言。試想像,如果將來連潮州話、客家話都有導航,老人家出門就唔使驚走失啦。
當然,實用性先係王道。我用落發現,廣東話導航反應快過普通話版,可能因為語音模型針對性強,嘈雜環境下都聽得清。仲有個小驚喜:佢會因應路況加啲幽默提示,譬如塞車時講「忍多陣啦,前面就通」,令成程車輕鬆晒。如果你係常返大灣區或者香港嘅朋友,真係值得試下轉用呢個模式,唔使再靠睇字咁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