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麥花臣匯的十字路口,空氣裡永遠飄著一股複雜的氣味。隔壁冰室剛出爐的蛋撻甜香,混著轉角牛雜檔的濃郁醬汁味,再摻點對面藥材行飄出的當歸、黨參的草本氣息,這就是旺角的心跳,是屬於街坊的日常交響曲。很多人衝著麥花臣場館的演唱會或球賽而來,腳步匆匆,但這片老區真正的靈魂,其實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轉角、騎樓底和霓虹燈招牌下,等著懂行的人細細咀嚼。
早上十點,麥花臣匯還沒完全醒透,但「新興發冰室」門口那條人龍已經說明一切。推開略顯厚重的玻璃門,裡頭是另一個時空。卡座皮椅磨得油亮,伙計阿叔的白色制服領口微黃,手寫單據夾在頭頂的鐵絲上「咻」地滑向廚房。別看裝潢老派,這裡的「沙爹牛肉麵」是街坊幾十年的心頭好。牛肉片薄而滑嫩,醃得極入味,沙爹醬濃稠惹味,帶點微辣和花生香氣,緊緊裹住每一根彈牙的公仔麵。再配一杯「茶走」——煉奶代替砂糖的絲襪奶茶,甜得醇厚,茶香不減,是屬於香港早餐的獨特溫柔。坐在這裡,聽著隔壁桌阿伯用報紙拍打桌面的聲音,看伙計用半鹹淡的國語招呼遊客,這份喧鬧裡的從容,比景點打卡照更真實。
填飽了肚子,別急著走。沿著山東街往花園街方向慢慢踱步,你會發現麥花臣匯像個藏寶地圖。「陳記」的玻璃櫃裡,深褐色的「砵仔糕」溫熱軟糯,紅豆粒粒分明,用竹籤一挑,米香撲鼻,是童年記憶裡的踏實味道。再往前幾步,「林記」門口掛著油亮亮的燒鵝,師傅手起刀落,「篤篤篤」的聲音伴隨肉汁滴落,那股混合了麥芽糖甜香與炭火焦香的氣味,勾得人腳都挪不動。若想找點手信,別錯過巷子深處的「永和隆藥材行」,玻璃罐裡裝著各色乾貨,老闆是位戴著厚眼鏡的阿伯,只要你說得出症狀,他就能從滿牆的小抽屜裡變出幾味藥材,講解時眼裡閃著專業的光。在這裡買一包「竹蔗茅根」材料包,回家煮一鍋清熱下火的涼茶,把旺角的氣息也帶了回去。
當夜色浸染旺角,麥花臣匯便換上另一副面孔。從場館出來,如果意猶未盡,穿過幾條街,便是香港最生猛的脈搏——廟街夜市。這裡的熱鬧是立體的、洶湧的。算命攤的霓虹燈牌閃著詭異的紅綠光,攤主用沙啞的嗓音招攬生意;成排的「大牌檔」鑊氣沖天,師傅在火光中翻騰著「避風塘炒蟹」,蒜酥和辣椒的香氣霸道地鑽進鼻腔;賣唱片的攤檔,老式卡帶機裡播著七八十年代的粵語金曲,空氣中震動著時代的餘韻。擠進一家「興記」或「美都」的檔口,點一煲熱氣騰騰的「臘味排骨煲仔飯」,聽著砂鍋底飯焦「滋滋」作響,臘腸的油脂滲入米粒,再淋上特調豉油,這份鑊氣十足的溫暖,最能撫慰看完演唱會後的興奮與空虛。
夜深了,麥花臣匯的節奏慢了下來,但還沒結束。「佳佳甜品」的燈牌,在寧靜的街道上像一盞溫暖的燈塔。推門進去,空氣裡浮動著杏仁、芝麻、合桃的甜香。一碗「冰花燉蛋」是經典,燉蛋蛋白滑溜如絲,蛋黃溏心欲流,浸在清甜帶薑味的糖水中,溫熱又解膩。或者試試「濃縮杏仁茶」,純手工磨製,口感綿密細滑到極致,濃郁的杏仁香氣在口中久久不散。坐在這裡,聽著鄰桌情侶的細語,看著牆上泛黃的明星簽名照,一天的奔波喧鬧,都被這碗甜湯溫柔地熨平了。
麥花臣匯的魅力,從來不在於刻意營造的景點。它藏在冰室伙計遞上熱奶茶時那聲隨意的「飲杯茶啦」,在藥材行阿伯仔細幫你挑選黨參時的眼神,在廟街大牌檔老闆炒蟹時手臂上跳動的筋肉,在深夜糖水鋪那碗暖入心脾的杏仁香氣裡。它是活的,有溫度的,帶著街坊生活的汗味、油煙味和人情味。下次來,別只當個過客。放慢腳步,用舌頭嚐,用鼻子聞,用心去感受這塊土地真實的脈動,你會發現,最動人的風景,永遠在尋常巷陌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