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Richmond Hill闲逛时,我无意中拐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招牌上写着“AI Sushi”——这个名字让我好奇,毕竟在人工智能泛滥的时代,它听起来像个科技实验,但推开门的那一刻,海藻和醋饭的香气扑面而来,瞬间把我拉回了东京的小巷子。这不是什么算法驱动的餐厅,而是实实在在的日本匠人精神在北美土壤上的绽放。作为一个常年漂泊的吃货,我在全球尝过无数寿司店,从大阪的米其林星级到纽约的fusion混搭,但AI Sushi的纯粹感让人心头一震。它藏在一个安静的街角,远离喧嚣,却用每一片鱼生讲述着海洋的故事。
走进店里,氛围就透着禅意:木质吧台被柔和的灯光包裹,墙上挂着浮世绘复制品,不是那种廉价装饰,而是泛黄的老画,仿佛在低语江户时代的往事。厨师们穿着传统的happi coats,专注地捏着寿司,动作流畅得像个舞蹈。我选了counter seat,想近距离感受那份专注。点单时,服务员轻声推荐了当天的特选——蓝鳍金枪鱼大腹,说是清晨从筑地市场空运来的。这让我想起在北海道渔港的经历,那里的鱼获讲究“ikijime”活杀技术,以减少压力保持肉质鲜甜。AI Sushi的厨师告诉我,他们坚持同样的方法,每一块鱼都手工处理,温度控制在冰点附近,确保入口即化的质感。我尝了一口,油脂的丰盈在舌尖化开,酸度完美的醋饭平衡了油腻,那种鲜甜不是靠调味料堆砌,而是源于食材本身的尊严。
除了寿司,菜单上的其他选项也透着深度。我试了他们的chawanmushi茶碗蒸,看似简单,却考验火候的微妙。蛋羹蒸得丝滑如绸,里面藏着虾仁和香菇,汤汁清亮不浊,反映出日本料理的“umami”哲学——追求第五味的和谐。老板是位移居加拿大的大阪人,他分享说,开这家店是为了对抗快餐文化,坚持用本地有机蔬菜和可持续渔获。比如,海苔来自温哥华岛的小作坊,烘烤后带着烟熏的层次感。这让我联想到全球化的悖论:当连锁餐厅用冷冻食材席卷世界时,AI Sushi却逆流而上,靠细节赢回食客的信任。价格不算便宜,但每一分钱都物有所值,毕竟在城里其他所谓“正宗”店,你常吃到的是工业化产物。
服务方面,团队默契得像一家人。服务员记得老客的喜好,推荐时避开味精重的选项,强调原味。这让我想起京都的老铺子,那里服务不是流程,而是心与心的交流。结账时,厨师递来一杯热抹茶,苦涩回甘,像是对用餐的完美句点。离开时,我满心感慨:在Richmond Hill这片多元社区,AI Sushi不只是一顿饭,它是一座文化桥梁,提醒我们慢下来欣赏生活的艺术。如果你追求的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灵魂的滋养,这里值得专程造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