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推着购物车走进Blue Sky超市,冷藏区的白雾正漫过堆成小山的青江菜,空气里那股混合着生鲜水产的独特气息瞬间激活了记忆——这和二十年前母亲在广州菜市场拽着我衣角挑活鱼的场景奇妙重叠。Pickering Parkway这家店早不止是补给站,货架上排列的不仅是商品,更像海外华人生活的密码本。
海鲜区玻璃缸里总有故事。上周遇见个意大利老太太,举着手机翻译软件问师傅:“这游动的鱼能帮忙处理成鱼片吗?”老师傅咧嘴一笑,手起刀落间鳞片翻飞,三分钟后一盒透亮的鲈鱼片递过去,老太太瞪圆的眼睛比鱼眼还亮。这种生猛的服务在连锁西超是奢侈品,在这里却是日常。挑活虾得看水色,清亮见底的水缸里虾群活跃才新鲜,若水面浮着细密泡沫就得当心。
蔬菜区藏着时令彩蛋。五月有从云南空运的鲜松茸,裹着苔藓躺在竹筐里,价格牌上的数字让人倒吸气,可老饕们围着抢购的架势像不要钱。日常实惠在本地农场直供区,安大略湖流域的彩虹胡萝卜扎着草绳,沾着泥的土豆还带着田间的潮气。教您个秘诀:绿叶菜别挑码放最整齐的,翻翻下层常能找到更水灵的——理货员把最新到的藏在下面保鲜。
酱料货架是亚洲饮食的微缩版图。香港李锦记和台湾金兰酱油并肩而立,泰国鱼露与越南虾酱隔道相望。有回见个韩国主妇拿着自制泡菜配方纸条,对照着找糯米粉的位置,手指在货架间游移的虔诚劲儿像在解数学题。冷藏柜最底层的台湾手工沙茶酱常被忽略,棕褐罐子其貌不扬,挖一勺炒牛肉能香透整条街。
省钱智慧在折扣区绽放。临近打烊时的熟食档是宝藏,五块钱能拎走三盒当天现做的豉油鸡。收银台背后的临期食品架总在上新,上周淘到日本进口的芝麻海苔脆,原价八块九折后两块。最妙是周三会员日,买满五十送五元烧腊券——但记得避开下午四点的主妇抢购潮,那时新鲜出炉的叉烧队伍能排到水果区。
推着满载的购物车走向停车场,落日正给红砖外墙镀金。玻璃门上倒映着穿纱丽的妇人清点咖喱叶,白胡子老伯把冬瓜小心翼翼装进环保袋,穿冰球衫的少年在奶茶档前数硬币。冰柜的冷气混着烘焙区的暖香追出来,恍惚觉得推车上载的不是食材,是跨越大洋却未曾走失的人间烟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