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的灯光调暗,啤酒罐在茶几上冒着水珠,老张攥着麦克风的手心有点出汗。当《Hotel California》前奏从Echo Karaoke的音响里流淌出来时,他闺女在旁边沙发尖叫:“爸!调调那个混响!你声音像在澡堂子里唱!” 这大概就是家庭娱乐的终极形态——不完美,有点混乱,但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和笑声。折腾过好几套家庭K歌设备,从接电视的简陋麦克风到专业点歌机,最后发现Echo Karaoke这套东西,确实有点“懒人快乐机”的意思,它把那些复杂的接线、调试、找歌的麻烦事儿,都藏在了“Alexa,唱个周杰伦”这句话后面。
这东西开箱没想象中复杂。主机像个敦实的蓝牙音箱,两个无线麦克风沉甸甸的质感不错,重点是那个小盒子——接收器。插上电视的HDMI ARC口,再连上电源,基本就算完事儿。手机装个配套App,跟着引导走,把主机、电视、麦克风都配对好,整个过程十来分钟。第一次喊“Alexa, open Karaoke”时,电视屏幕唰地亮起,出现点歌界面,那种“这就行了?”的感觉还挺爽。不像以前,光研究功放后面那一排红白黄接口就能让人头大。
曲库是灵魂。Echo Karaoke背靠Amazon Music和配套的订阅服务,华语新老歌的覆盖面比我想象中广得多。上周朋友来,从邓丽君、张学友、周华健,到周杰伦、林俊杰、陈奕迅,甚至一些抖音热歌和独立乐队的小众作品,基本都能找到。当然,别指望像专业KTV那样百分百覆盖,尤其是一些非常冷门的粤语老歌或者最新刚发几天的打榜歌可能缺席。找歌方式太省心了:对着麦克风喊歌名、歌手名,甚至模糊哼几句旋律(这个识别率看运气),或者在手机App里搜,电视大屏上立刻显示。省去了在点歌面板上戳半天的烦恼,聚会时尤其高效,谁想唱随时插队。
麦克风的手感让我有点意外。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塑料玩具,有一定分量,防滑设计,握久了不累。无线是真自由,客厅沙发到餐厅吧台,信号没断过。音质嘛,清晰度够,录下来听自己的“鬼哭狼嚎”也不至于太失真。它自带基础的音效调节,在App里或者对着Alexa喊就能调混响(echo)、低音增强(bass boost)这些。想追求录音棚效果肯定不够,但家里唱唱,把混响开大点,掩盖一下跑调和气息不足,营造个氛围绰绰有余。朋友上次把混响调得巨大,唱《死了都要爱》差点把自己都震懵了,效果极其“震撼”。
最打动我的,是它把“家庭娱乐”的门槛彻底踩平了。不用提前准备歌单,不用研究设备,周末下午瘫在沙发上,心血来潮想吼两嗓子,对着空气说一句就行。孩子用它唱儿歌,跑调也欢乐;老人来家里,点首《甜蜜蜜》,麦克风递过去就能参与进来。甚至不唱歌时,它就是台不错的蓝牙音箱,音质比很多智能音箱扎实。偶尔电视声音太小,喊Alexa把声音从它那里出来,也挺方便。这种“随时待命,想玩就玩”的无压力感,才是家庭娱乐的核心。
当然,没有完美的东西。依赖网络,网速不稳时加载歌曲会卡顿;想唱某些特别小众的歌,可能得认命;麦克风的电池续航中等,唱嗨了记得及时充电;还有,夜深人静想练歌,最好关上门窗,或者……祈祷邻居也是音乐爱好者?另外,它对电视有要求,必须有HDMI ARC/eARC接口才能实现音画同步和用电视遥控器调音量,老电视可能需要额外转接。
说到底,Echo Karaoke不是专业的演出设备。它不会让你变成歌星,但绝对能让你家客厅的欢声笑语提升几个分贝。它胜在把复杂的技术包裹在极致的便利里,让唱歌这件事回归到最本真的快乐——和家人朋友一起,想唱就唱,不怕破音,享受当下。当灯光暗下,熟悉的旋律响起,握着麦克风,看着家人或朋友或期待或嘲笑的脸,那一刻,家就是最棒的包厢。技术终究服务于人,而笑声,永远是最动听的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