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腥的海风钻进巷子时,我正被那阵油炸的焦香勾着鼻子走。石板路尽头,褪色的蓝漆招牌在午后的阳光下晃眼——“快乐渔夫”。不是什么米其林指南上的名字,但本地老饕都知道,想吃到刚从船上卸下来的海货,钻进这条巷子准没错。老板老陈,手指关节粗大,总带着洗不掉的鱼腥和海盐味,咧着嘴笑说:“菜单?那玩意儿赶不上浪头的速度!”
这话不假。踏进店门,别急着找塑封的硬壳菜单。先看门口那块被海水汽浸得有点发潮的小黑板。今天的重头戏,粉笔字写得歪歪扭扭:“北角拖网船,凌晨4点到港:龙趸(12斤!)、手指粗的九节虾、活蹦乱跳的花蟹”。日期是新鲜的,带着海港特有的即时感。昨天可能是东港的鲳鱼群唱主角,明天或许轮到南湾的肥美生蚝。吃什么,得看老天爷和大海当天赏了什么脸。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成了最诱人的开胃菜。
招牌硬菜逃不过一个“鲜”字。“清蒸北角龙趸” 是镇店之宝。庞然大物被老师傅精准分解,鱼头鱼骨熬成奶白的浓汤垫底,最肥美的鱼腩和鱼背肉,铺上老陈皮丝、火腿片和冬菇,猛火清蒸。揭盖瞬间,蒸汽裹挟着极致的鲜甜直冲屋顶。鱼肉是蒜瓣状的,筷子轻轻一拨就散开,蘸点店里特调的豉油,那股纯粹的、属于深海的甘美在舌尖化开,连垫底的豆腐都吸饱了精华。老陈总念叨:“好鱼,蒸就是最高礼遇,调料多了是罪过。”
追求烟火气的,“渔夫火焰虾” 是必看(也是必吃)的表演。巨大的海虾开背去线,浸在秘制香料酱汁里。上桌时,侍应生会淋上小半杯朗姆酒,“嗤啦”一声,蓝色火焰瞬间包裹住铁盘里的虾,升腾跳跃,酒香、焦糖香和虾的鲜香猛烈碰撞。火灭,虾壳脆,虾肉弹牙紧实,带着迷人的焦香和一丝酒的回甘,连手指上残留的黄油香都忍不住要吮干净。
带上一家老小来,老陈最懂精打细算的快乐。“合家欢海鲜聚宝盆” 是聪明之选。内容?看当天小黑板!但分量绝对扎实。可能是半打蒜蓉蒸扇贝,铺满金灿灿的炸蒜蓉;一大盘避风塘炒蟹,面包糠酥脆、蒜香扑鼻,蟹肉饱满;再加上时令的姜葱炒蛏子或白灼海螺片,最后配一大碟镬气十足的干炒牛河垫底。满满当当一大盆,足够三四口人吃得心满意足。关键是价格,比单点划算不止一点半点,老陈说:“街坊邻居,吃得热闹实惠最重要。”
别小看那些写在黑板角落的“家庭特惠”。工作日下午5点到7点入座,点一份聚宝盆,直接送一份金黄酥脆的炸鱼薯条(用的可不是普通鳕鱼块,是当天多出来的新鲜鱼柳),再加一大扎冰镇酸梅汤。周末中午带小孩来?点儿童餐(可爱的海盗船造型饭盒,装着鱼块和薯条),大人任意点一份主食,就送一碗真材实料的海鲜蒸水蛋(里面藏着虾仁和瑶柱丝)。这些实惠,都带着点老派街坊店的温情,没印在精美菜单上,却牢牢印在熟客心里。
在快乐渔夫吃饭,吃的不是精致的摆盘或繁复的调味。是那股子扑面而来的、带着海盐颗粒的生命力。是看着老陈拍着刚送到的鱼箱,中气十足地喊“伙计,快!这条大的赶紧处理了清蒸!”。是邻桌大叔就着一碟豉椒炒花甲,能喝掉两瓶冰啤酒的爽快。是全家围着一盆海鲜,吃得满手汁水、笑声不断的松弛。这里的菜单,是流动的海洋日记,是渔港的烟火人情,是“鲜”字当头、无需修饰的快乐。下次路过,记得看看那块小黑板,大海的馈赠,就在上面写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