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踏上Richmond的土地,那股熟悉的蒸点心的香气就扑面而来。作为一个在世界各地流浪过的老饕,我总爱在清晨钻进那些不起眼的茶楼,点上一壶铁观音,看着推车穿梭在喧闹的餐桌间。这里不是香港,却比香港更地道——温哥华郊区的这个华人聚集地,藏着饮茶文化的活化石。你得早起排队,才能尝到那些老字号的手艺,否则就只能眼巴巴望着别人啃流沙包了。Richmond的饮茶不只是填饱肚子,它是一场仪式,是移民故事在舌尖上的延续。
说到最佳茶楼,我得提一提麒麟阁。这家藏在No. 3 Road的角落,门面不起眼,但推开门就是另一个世界。他们的虾饺皮薄得透光,馅料是整只新鲜大虾,咬下去汁水四溅,配上自制的辣椒油,简直绝了。我每次去都必点,因为老板是老广东移民,坚持用传统竹蒸笼,那股竹香能把人带回上世纪的老茶楼。另一家是渔人码头附近的富临,环境更现代些,适合带朋友去。他们的叉烧包外酥里软,馅料甜咸平衡,据说秘方是从香港祖传过来的。记得有一次,我碰到一个老茶客,他边吃边唠叨:“这味道,跟我四十年前在旺角吃的一模一样。”这些地方生意火爆,周末不提前订位,你只能站在门外闻香兴叹。
点心清单嘛,别光盯着虾饺烧卖。Richmond的饮茶高手都懂,得从蒸笼里挖宝。流沙包是必吃的——麒麟阁的版本,金黄外皮一掰开,热腾腾的咸蛋黄馅就涌出来,甜中带咸,像初恋的滋味。别小看萝卜糕,富临的煎得外脆内软,加了腊肠丁,一口下去满嘴油香。还有凤爪,麒麟阁的卤得入味,骨头都软了,配点普洱茶解腻,完美。我建议点一份肠粉试试,渔人码头那家叫金玉满堂的,肠粉皮滑嫩,裹着鲜虾或牛肉,淋上特制酱油,简单却惊艳。这些点心背后都有故事:流沙包源自广东茶楼的创新,萝卜糕则是老一辈移民用本地食材的智慧。吃的时候,别狼吞虎咽,慢下来品,你会尝到历史的厚重。
在Richmond饮茶,小贴士少不了。避开高峰时段,比如工作日上午10点前,人少服务快。点单时别害羞,跟推车阿姨聊聊天,她们常藏着当季限定,像蟹黄烧卖或芋头糕。价格嘛,人均20加元就能吃撑,但记得带现金,有些老店不收卡。饮茶不只是吃,是社交——我常看到一家人围坐,爷爷奶奶教孙子用筷子夹点心,笑声混着茶香。这城市把饮茶文化保存得这么好,多亏了移民社区的坚持。下次你来,别只当游客,坐下来,让时间在蒸笼的烟雾里慢下来。
|